保羅·施拉德直到17歲才看過一部電影,當他終於偷偷溜出嚴格的加爾文主義家去看迪士尼電影時心不在焉的教授在密西根州大急流城當地的一家劇院,他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直到他在上大學期間沉浸在 20 世紀 60 年代的歐洲電影中後,才愛上了這種藝術形式。 「當我們第一次愛上電影時,我們總是喜歡我們正在看的電影,」施拉德最近告訴尼可拉斯凱吉面試雜誌。 “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嚴肅的電影。”

來自他作為編劇的早期作品,最著名的是馬丁·史柯西斯的劇本的士司機在施拉德長達 40 年的導演生涯中,即使電影本身並未採用受他影響的嚴厲模式,他的嚴謹感性也時常閃耀。他以多種形式描繪了迷失靈魂拼命尋求救贖的心理肖像:一支時尚的護衛隊伴隨著金髮女郎的《Call Me》的曲調在洛杉磯周圍巡遊(美國舞男);一位與自己的壓抑作鬥爭的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四章人生);一個毒販試圖翻開新的一頁(淺睡者);一位前女演員和她的信託基金男友在他們周圍的腐敗中掙扎(峽谷), 等等。施拉德的電影在質量和基調上搖擺不定,但它們都代表了他對在壓力鍋環境中努力獲得寧靜的疏遠人物的持久興趣。

為了紀念他最新電影的上映 第一歸正會,Vulture 對施拉德的 20 部影片進行了排名——他的電視電影獵巫行動沒有被包括在內——結果是一個多樣化的列表,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或美學興趣輕鬆地以多種方式重新排序。雖然施拉德的電影並非全部都成功,但幾乎所有的電影都很有趣,更重要的是,它們代表了這個人本人的不同表達。還有什麼比深入研究他漫長而艱難的職業生涯更好的方式來紀念這位堅定的作者論者呢?

20.永遠是我的(1999)
永遠是我的施拉德對 40 年代風格情節劇的即興演繹,在幾乎所有可以想像的方式上都已經死了。約瑟夫費因斯(Joseph Fiennes) 飾演一名年輕的小屋男孩,他與一位陰暗的商業大亨(雷李歐塔飾)心懷不滿的妻子(葛蕾琴摩爾飾)有染,他的角色極其錯誤,他先是扮演了一個新面孔的情人,後來又變成了一個毀容的人。此外,這部電影以費因斯和莫爾之間充滿激情、慾望的愛情為基礎,據說這場愛情之火已經燃燒了14 年多,但兩位主角之間明顯缺乏化學反應,使得這個愛情故事完全無效。 (利奧塔展現了典型的利奧塔表演,這無疑是這部電影中最好的。)約翰貝利的陽光普照的攝影偶爾看起來很不錯,但黑色情節的陰謀和直率、高調的情感內容對三人來說太過分了。每個人都給人一種生硬和做作的感覺,而不是令人痛苦的真誠,就好像他們太敏銳地意識到工作中的敬意一樣。

19.觸碰(1997)
埃爾莫爾倫納德的詼諧犯罪故事通常適合改編成銀幕,其中許多(看不見的地方,傑姬·布朗, 電視劇有理有據)受到應有的好評。所以不幸的是施拉德觸碰這部以倫納德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永遠不會成功,特別是因為它擁有美好時光的所有元素——活潑的氣氛、演員陣容、俏皮的幽默,以及與施拉德的主題痴迷相稱的厚臉皮的宗教故事。喜歡永遠是我的,觸碰影片聚焦在一段浪漫的愛情,這次是一個具有神秘治癒能力的恥辱者(斯基特·烏爾里奇飾)和一個漫無目的的唱片公司助理(布里奇特·芳達飾)之間的愛情故事,但他們平淡的化學反應再次在電影的中心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漏洞。其餘的超大演員(克里斯多福沃肯、珍妮安加羅法洛、吉娜格申和非常尖刻的湯姆阿諾德)則拼命地試圖與他們一起取樂。觸碰 陳腐的媒體諷刺,但這部電影從來沒有超越過簡單的遺忘。然而,觸碰值得讚揚的是,它引人入勝的開場場景和保羅馬祖斯基飾演的一個卑鄙、褻瀆的唱片執行官的奇怪轉變。

18. 光之死(2014)
幾個月前光之死在院線/視訊點播上映後,施拉德在 Facebook 上宣布,工作室已將這部電影從他手中拿走,並在沒有他參與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了大量重新剪輯。後來,施拉德和影片的主角尼可拉斯凱吉和已故的安東尤金公開否認了關係光之死,極力辯稱這不是他們打算製作的電影。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看到施拉德的原始剪輯(儘管他秘密地使用工作印刷 DVD 重新剪輯了這部電影,將其製作成一個名為《黑暗的,其中的片段可以在他的大師班講座),但可用的是一部還過得去的間諜驚悚片,其中有凱奇的一半引人注目的表演。很容易看到施拉德最初設想的殘餘,尤其是當影片聚焦於凱吉飾演的飽受折磨、痴迷於復仇的中央情報局特工的日益惡化的心理時。儘管如此,導演的個性表現得很少,儘管施拉德的原創作品光之死可能不是一些失落的傑作,至少它會是一部保羅施拉德的電影。相反,我們只是在環球懸疑中進行了平淡的練習,充滿了乏味的追逐場景、冷漠的情節和死記硬背的仇外心理。

17. 統治:驅魔人前傳(2005)
施拉德對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恐怖系列電影的看法是,強烈強調其神學基礎,並避開傳統的跳躍恐慌,這一選擇讓摩根溪製片公司感到害怕,該公司最初因擔心其商業可行性而擱置了這部電影。當製片廠聘請雷尼哈林重寫和重新拍攝一部更傳統的電影時,結果證明這是一場商業災難,他們重新聘請施拉德來完成他的版本,以收回他們的複合投資。結果是一個內斂、斷斷續續、引人注目的人物肖像,描繪了一位前牧師轉型為考古學家(斯特蘭·斯卡斯加德,優秀)的人物肖像,他在英屬肯尼亞圖爾卡納地區的挖掘中發現了一個被魔鬼附身的小男孩。雖然有點沉悶,並且受到一些流浪漢表演的阻礙,但令人欽佩的是,施拉德將邪惡視為一種人造現象,儘管超自然現象仍然存在於氣氛中。統治:驅魔人前傳比第二部前傳和特許經營的第五部應該更周到。

16.狗咬狗(2016)
施拉德電影史上的一個無端的、怪誕的反常現象,狗咬狗是一部驚心動魄、病態迷人的犯罪驚悚片,講述了三名前囚犯(尼古拉斯·凱奇、威廉·達福和克里斯托弗·馬修·庫克飾)受僱綁架一名嬰兒以獲取贖金的故事,結果從一開始就徹底搞砸了任務。很難推薦狗咬狗如果你還沒準備好吞下一些真正令人討厭的漆黑喜劇(開場的場景是一對母女被殘忍謀殺,中途為了搞笑而表演),即使這樣,電影中的一些挑釁也是完全沒有效果的,尤其是角色'隨意的惡毒種族主義。另一方面,施拉德豐富多彩、焦躁的美學永遠不會令人厭煩,這部電影以達福的瘋狂但深切的支持轉變為特色,達福採用陳詞濫調的治療語言來達到自己的精神病目的。最後,當凱吉開始以一種有趣的鮑嘉印象讀出他的所有台詞時,狗咬狗開始產生某種扭曲的感覺。

15. 亞當復活(2008)
施拉德改編自約拉姆·卡紐克1968 年的小說,講述了亞當·斯坦(傑夫·高布倫飾)的故事,他是一位迷人的大屠殺倖存者,住在一個虛構的以色列收容所裡,專門治療倖存者的罪惡感。二戰前,史坦因是柏林的馬戲團喜劇演員,當黨衛軍圍捕他和他的家人時,一名虐待狂軍官(威廉·達福飾)從他的表演中認出了他,並收養他作為自己的“寵物”,迫使他表現得像狗一樣作為他生存的門票。亞當復活值得讚揚的是,它非常直接地表現了其荒謬的中心自負,並審視了在被認為失敗後譴責自己的好人的困境。撇開戈德布倫顫抖的口音不談,他的表演介於兩者之間杜鵑巢的麥克墨菲和搗碎的鷹眼使這部電影得以繼續發展,儘管它偶爾會轉向不成功的方向。最終,亞當復活試圖用它的哲學和神學探究來完成太多的事情,而過於整潔的結局主要是無聊的。儘管如此,施拉德將一本看似不適應的書變成了現實,這是一項令人欽佩的努力。

14.自動對焦(2002)
在這部鮑勃克蘭(格雷格金尼爾飾)的傳記片中,施拉德沉重的道德主義之手最終成為了某種負擔,霍根的英雄明星兼性變態者,在斯科茨代爾汽車旅館發生的殘酷謀殺案至今仍未偵破。一方面,自動對焦明白克蘭是個癮​​君子,他的惡習是匿名的、被拍攝的性愛,但另一方面,它也將他描繪成一個自己整理床舖的罪人,使影片到最後有點混亂。 (儘管如此,這部電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克雷恩的好萊塢經紀人[羅恩·雷布曼]扮演了理性的聲音。)也就是說,金尼爾飾演克雷恩的職業生涯最佳轉變是一個亮點,觀看演員(和他的角色)利用他表面上的可愛來達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目的,無異於一種病態的娛樂。達福作為克萊恩在派對上的阿諛奉承的伙伴和可能的兇手,扮演的角色並不多,但當電影讓他擺脫束縛時,他仍然照亮了銀幕。此外,施拉德對 60 年代和 70 年代好萊塢文化的昆蟲底層交戰的演繹也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儘管它的廉價刺激最終會消失。

13.行者(2007)
一幅充滿布希時代政治的心理肖像,行者劇情講述了施拉德筆下的另一位經典“孤獨男人”:卡特·佩奇三世(伍迪·哈里森,拖著可怕的南方腔調),一名中年同性戀男子,護送有權勢男人的妻子參加華盛頓特區的社交活動,儘管他最終被定為“孤獨的男人”。了一起謀殺案的嫌疑人,施拉德對這個謎團不太感興趣,因為他是佩奇搖搖欲墜的精神狀態,只有他需要保持適當的外表所需的膚淺保護。旨在作為直接續集美國舞男,行者與施拉德廣受好評的早期影片有很多共同點,只是在主角的疏遠和被職業困住的感覺方面有更活躍的酷兒潛台詞。這部電影在試圖解決未解決的問題時步履蹣跚,而且經常遭受一種令人窒息的緊縮,這種節儉基本上不合時宜,但這仍然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研究,講述了一個男人在一個充滿暗箭傷人的小鎮中發現自己忠誠的故事。

12.峽谷(2013)
看起來很有趣峽谷在其最初發行的背景之外,該發行受到明顯陷入困境的製作的阻礙,記錄在現在臭名昭著的紐約時報雜誌輪廓,以及明星林賽羅韓 (Lindsay Lohan) 各種受毒癮影響的小報故事。五年後,一切塵埃落定後,剩下的是對名人迷戀文化中的自戀進行的一次非常奇怪、偶爾不成功但絕不會無趣的審視。布雷特伊斯頓艾利斯的劇本包含大量軟核裸露和聳人聽聞的色情內容(也有情節),雖然這有點吸引人,但施拉德催眠般的導演和約翰德法齊奧朦朧的數位攝影使材料超越了其前提。羅韓和詹姆斯·迪恩是一對充滿活力的銀幕情侶,很好地體現了洛杉磯迷人又骯髒的審美觀,兩位演員的表現比當代評論界的反應要好得多。對無趣的人的淺薄描繪只能到此為止,並且峽谷當迪恩做出強制性的暴力行為時,它的受歡迎程度確實已經過時了,但這部電影既不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也不是一部默默無聞的傑作。峽谷這是一部電影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潛台詞在任何特定時刻都令人好奇地超越了它的文本,使其成為一種令人著迷的好奇心。

11.痛苦(1997)
諾爾特飾演小鎮警察韋德懷特豪斯,當他確信一場涉及外地富人的狩獵事故是更大陰謀的一部分時,他的精神狀態完全崩潰了。改編自拉塞爾·班克斯(Russell Banks) 1989 年的小說,施拉德主要將動作限制在韋德的視角,以完成一個關鍵的策略,其中韋德不穩定的理智在觀眾眼前無縫地過渡到完全危險的領域。保羅·薩羅西(Paul Sarossy,阿托姆·伊戈揚(Atom Egoyan) 的經常合作者) 提供的黑暗、冰冷的攝影、西西·斯派塞克(Sissy Spacek) 飾演韋德受騙女友的配角以及詹姆斯·科伯恩(James Coburn) 榮獲奧斯卡獎的表演,飾演他暴力、酗酒的父親,痛苦代表了施拉德最黯淡的時期。最後半小時,韋德和他的家人一切都脫離了軌道,就像他電影史上的任何事情一樣令人痛苦,即使它一次又一次地觸及同樣的病態基調。用韋德的兄弟羅爾夫(威廉·達福飾)擔任影片的旁白來說,「你無法理解一個人,一個正常的人,一個像你我這樣的人,怎麼會做出如此可怕的事情。

10.貓人(1982)
一部迷人的粗俗色情驚悚片,改編自 Jacques Tourneur 和 Val Lewton 1942 年的同名恐怖電影,貓人伊琳娜·加利爾(娜塔莎·金斯基飾)的性覺醒爆發,她抵達新奧爾良後,慢慢發現自己的慾望將她變成了一頭黑豹,這使她和她的新動物學家情人(約翰赫德飾)陷入危險。施拉德為這部電影注入了有趣的溫室污穢,幾乎每一寸畫面都充滿了怪異、感性的能量。情節俗氣又實用,施拉德和他的演員都沒有推銷這部電影的亂倫貓人神話,但是貓人純粹是在膚淺的快樂方面取得成功。金斯基完成了令人欽佩的壯舉,即使她的角色做出了荒謬、奇異的動作,她也從不對鏡頭眨眼,而她的搭檔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扮演伊琳娜的掠奪性兄弟)卻未能做到這一點。儘管喬治·莫洛德 (Giorgio Moroder) 的脈動配樂和鮑伊 (Bowie) 不可磨滅的主題曲可能相當於貓人這部電影的不朽遺產不僅僅是其音樂的總和。

9.硬核(1979)
還有比傑克·範·多恩(喬治·C·斯科特飾)更典型的施拉德形象嗎?主義加爾文主義者,也是一位著名的密西根商人,當他看到失踪的正直女兒突然出現在一部色情電影中時,他憤怒地流下了眼淚。硬核施拉德的第二部長片介紹和/或澄清了導演許多新興的主題興趣:一個局外人被迫面對骯髒的次文化;一個有道德、有原則的人,在面對新環境的壓力時努力保持自己的純潔;體現主體令人不安的潛意識慾望的偷窺風格;一種引發宣洩和可能救贖的氣候暴力行為。當史考特在潛入加州的黑社會尋找女兒時,熟練地在車燈下看起來像一頭鹿和幾乎無法壓抑的憤怒之間切換,但他對影片結尾時自己變成的樣子感到最明顯的恥辱,這種恥辱揮之不去。施拉德專利的低俗美學得到了充分展示,但一路走來,他得到了很多里程取笑(a)性產業的隨意商品化,以及(b)他的新好萊塢同行,例如,當一個色情製片人們驚嘆於現場的新導演,他的搭檔提到他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8.白日之光(1987)
施拉德認為這是藝術上的失敗白日之光這是一部與宗教情節劇交叉的中西部搖滾電影,也是導演最被低估的電影之一。麥可J福克斯和瓊傑特飾演喬和派蒂,一對兄妹,在克里夫蘭酒吧樂團中演奏。派蒂崇拜搖滾音樂壇,她極其獨立的生活方式與注重穩定的喬發生衝突,喬經常擔心帕蒂的小兒子。同時,他們不贊成宗教信仰的母親(吉娜·羅蘭茲飾)給這個家庭蒙上了沉重的陰影,當她生病時,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儘管施拉德關於這部電影視覺上平淡的說法是正確的,白日之光仍然是一幅可愛的藍領人物肖像,他們的創意野心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能力和環境。福克斯作為家庭中被動的和事佬,搶盡了每一個鏡頭,但看到他輕鬆地退居到傑特和羅蘭茲之後真是太好了,特別是考慮到他當時是一位大明星。由布魯斯·斯普林斯汀創作和作曲的朗朗上口的主打歌,白日之光延續了施拉德探索人物的趨勢,這些人物的成長經歷使他們陷入不滿的狀態,儘管這次是在音樂領域。

7.美國舞男(1980)
美國舞男講述了一個物質至上的男妓(理查·基爾飾)與一位參議員的妻子(勞倫·赫頓飾)有染並被陷害謀殺的故事,該片向世界介紹了兩件事:基爾作為國際性的象徵,以及喬治·阿瑪尼的時尚風格。受羅伯特·布列鬆的影響扒手, 施拉德不僅在客體化他的男主角(他扮演的角色熱切地同意自己的客體化)中獲得感官愉悅,而且還在他的環境的表面上獲得感官愉悅。他流連忘返舞男的衣櫃、立體聲音響、藝術品和設計無可挑剔的公寓,所有這些都是人們可以用不斐的價格獲得的身份象徵。施拉德對謀殺情節的興趣不如對心理學研究的興趣,當故事必須進入高潮時,這部電影就顯得有些踉踉蹌蹌。撇開示意圖不談,舞男基爾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享樂提供者的形象,他的慷慨掩蓋了一層薄薄的孤獨,基爾在他的高級客戶把他晾乾後,令人信服地推銷了他的角色從理想男人到失業妓女的轉變。

6.陌生人的安慰(1990)
施拉德電影史上明顯的文學作品,陌生人的安慰一對英國夫婦(娜塔莎·理查森和魯珀特·艾弗雷特飾)在威尼斯度假,試圖重燃彼此的關係,結果卻成為另一對夫婦(克里斯托弗·沃肯和海倫·米倫飾)的犧牲品,後者希望利用他們達到自己不正當的目的。哈羅德·品特 (Harold Pinter) 在伊恩·麥克尤恩 (Ian McEwan) 的短篇小說中融入了自己的風格,雖然這位英國小說家負責情節,但品特的聲音貫穿了劇本。但隨後施拉德在影片中註入了他自己的怪誕色情元素,使整個過程既性感又令人不安。麥克尤恩、品特和施拉德一定是電影史上不同作者聲音最奇怪的組合之一。反過來,陌生人的安慰這是一部極為奇怪的電影,它呈現出令人尊敬的外表,卻又為了性心理遊戲而脫去它。到最後,你不可能把它誤認為是施拉德以外任何導演的作品。

5.派蒂·赫斯特(1988)
帕蒂·赫斯特被共生解放軍綁架、監禁和隨後的洗腦構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奇怪的腳註之一,這對自封的遊擊隊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最終標誌著他們的滅亡。在對赫斯特自傳的令人不安的改編中,施拉德從未對女繼承人的困境進行聳人聽聞,而是選擇簡單地傳達她有限的觀點。派蒂·赫斯特低預算迫使施拉德做出某些風格選擇,這極大地有利於電影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圍,例如前半部分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黑暗的壁櫥裡拍攝的;當施拉德最終打開世界時,曾經在黑暗中充滿威脅的激進分子在光明中顯露出來,他們是混亂、內訌的孩子。時而令人不安(蘇丹解放軍以共同的愛為幌子,親切地邀請帕蒂被強姦),時而陰暗有趣(威廉·福賽斯飾演的特科大聲哀嘆他不是生來就是黑人,因為他永遠無法理解被壓迫者的經驗),派蒂·赫斯特有力地描述了被動的超然態度如何滋生灌輸。娜塔莎理查森令人毛骨悚然的空白形像是影片的中心;直到最後,在經歷了地獄般的痛苦之後,她終於重新發現了自己的自主權。

4.三島由紀夫:四章人生(1985)
日本一位傑出作家的精彩傳記片,三島由紀夫:四章人生完成了將生活和作品戲劇化的艱鉅任務,同時不將任何一個簡化為示意性興衰敘事中的情節點。施拉德強調拼貼風格而不是敘事風格,巧妙地在支離破碎的傳記和三部小說的抽象迷你改編之間移動,展示了兩人如何處於近乎持續的對話中。緒方謙將三島由紀夫描繪成一個被內心矛盾驅使的人,演員極力拒絕將作家簡化為可識別的各個部分的總和,而是放大了他表演中不透明的模糊性。在菲利普·格拉斯精美的配樂的配樂下,施拉德邀請觀眾沉浸在三島由紀夫陷入困境的生活與他的藝術之間的各種相似之處,但影片從未強行建立任何联系。事實上,正是施拉德的冷靜距離加上他對主題的根深蒂固的同理心,迫使觀眾弄清楚現實與虛構之間的各種關係。結果是一個毫不留情的形象,同時也是一種強烈的致敬。

3.淺睡者(1992)
淺睡者,施拉德最好的「房間裡的人」電影之一, 威廉達佛 (Willem Dafoe) 飾演約翰勒圖爾 (John LeTour),他是一位厭世的紐約毒販,整夜為高端客戶送貨,並在筆記本上寫日記,他的表演充滿情感。當一次與前女友(達娜·德拉尼飾)的偶遇把他從睡夢中喚醒時,LeTour 試圖重新開始,但他的職業和過去卻以悲劇的方式追上了他。儘管字面上的情節可能是重複的,但施拉德的情節劇本和夢遊般的氣氛為影片提供了一種不平衡的節奏,一種不斷有可能陷入徹底混亂的節奏。此外,施拉德也為影片注入了一種動人的疲勞感。淺睡者,一種堅定的信念,即美好時光早已一去不復返,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一點點內心的平靜。除了蘇珊·薩蘭登和珍·亞當斯的出色配角,淺睡者比他的絕大多數長片更好地體現了電影製片人的超驗主義世界觀。

2.藍領(1978)
受《現實生活中的幻滅》故事的啟發,施拉德這部非凡的導演處女作以一個淒涼而幽默的故事,講述了三個永遠陷入困境的汽車工人(哈維·凱特爾、亞菲特·科托和理查德·普賴爾)的故事,直面資本主義的無數罪惡。當他們試圖策劃下一步行動時,他們腐敗的工會計劃通過將三人逼入無法逃脫的角落來讓他們保持沉默。佈局嚴密,居住深厚,藍領是關於階級和種族的美國最好的電影之一,講述了雇主如何利用工人之間的分歧來確保他們永遠無法超越自己的地位。藍領最可悲的諷刺是,這三個朋友渴望與「男人」較量,卻從未意識到自己是一場從一開始就被操縱的遊戲中的棋子。他們所做的每一步只會讓他們進一步走向眾所周知的(和字面上的)墳墓。一部如此憂鬱的電影還可以出現凱特爾和普賴爾用假陽具互相模擬打鬥的場面,這證明了施拉德作為電影製作人的能力。

1.第一歸正會(2018)
第一歸正會《》是施拉德長達四年的職業生涯的總結,將導演所有的主要興趣融入一部傑作中,講述了一位孤獨的牧師(伊森霍克,這是他傳奇職業生涯中最好的表演之一),他以一位疏遠的環保主義者的殉道作為故事的主題。這是一幅嚴肅的肖像,描繪了一個男人,當他審視一個對自身生存漠不關心的世界時,他的身體和思想正在慢慢崩潰,第一歸正會代表了施拉德迄今為止最成熟的電影製作,其風格取自許多中世紀歐洲導演(當然還有布列松,還有德雷葉、小津和塔可夫斯基),最終融入了一種完全屬於他自己的美學。這部電影必然呈現出美國 20 世紀輝煌歲月逐漸遠去的絕望景象,但施拉德並沒有放棄對他孤立的牧師某種形式的希望。作為第一歸正會這部電影達到了令人震驚的高潮,他以懷孕的教區居民(阿曼達·塞弗里德飾)的形式呈現了救贖,她也很好奇在突然失去親人後如何繼續前進。這不僅是今年迄今為止最好的電影,也是施拉德迄今為止最好的導演作品。

保羅施拉德的每部電影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