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去信仰的戲劇第一歸正會是保羅·施拉德 (Paul Schrader) 進入“管他呢,我們就去努力吧”階段的令人高興的結果他漫長而勇敢的自我撕裂的職業生涯。以某種方式倖存下來峽谷(如果你要殉道的話,好吧——但是為了林賽·羅韓呢?),他現在要面對的是所有峽谷中最令人驚嘆的峽谷。他的主角是托勒(伊森霍克飾),一位情感缺失、酗酒的牧師,在第一歸正教會講道,這是紐約州北部一座歷史悠久的教堂(建於1767 年,曾經是地下鐵路的一站),與其說是旅遊勝地,不如說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 (大多數會眾都會去附近擁有第一歸正教會的大型教會。)托勒一邊向他的小群信徒傳教,一邊努力保持自己的精神高漲。他接受這項任務的時間相對較晚,因為他感到自己對家庭悲劇負有責任,而且他甚至無法在不質疑媒介的情況下祈禱。 「對祈禱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種祈禱,」他在一本手寫日記中寫道——他說,這是一種「毫不留情」地審視自己的實驗。
施拉德的設置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羅伯特·布列松鄉村牧師的日記英格瑪伯格曼的嚴重憂鬱冬日之光(1963),其支點是一位絕望的教友懷孕的妻子的懇求。但也有一些關鍵的差異。伯格曼飽受折磨的丈夫(馬克斯·馮·賽多飾)對政治不感興趣,被中國核武器扔進了精神深淵,而施拉德的丈夫是一位激進的環保活動家(菲利普·艾廷格飾),他無法將孩子帶入一個注定失敗的世界。這是一個鄉村牧師的日記/冬日之光川普時代、伊拉克戰爭、350.org 和地球優先!由於無法拯救一個他認為正義的人,托勒的痛苦最終集中在教會本身上,教會已經放棄了廢奴主義者的積極行動。正如施拉德的所有作品一樣,對超越的渴望表現為對他人和自我的暴力——儘管到最後,並沒有太大的分離。
第一歸正會是嚴格嚴肅的(正如作者所言)電影中的超驗風格),但每一幀都暗示著對別處世界的渴望。可以說,它脫離了施拉德的掌控,他可能不得不從自己手中奪取劇本才能開始拍攝。高潮近乎荒謬,結局是……一段延伸。儘管如此,我的欽佩之情還是溢於言表的。如果你不想跟災難調情,為什麼還要拍這樣的電影呢?
反派——一個污染者,同時也是教會的主要捐助者——被描繪得太寬泛,而阿曼達·塞弗里德對妻子這個角色所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這裡是一個理想化的愛情對象。但維多利亞·希爾(Victoria Hill)在英格麗德·圖林(Ingrid Thulin)這個老角色中表現得很好,霍克(Hawke)和我所見過的一樣忠誠:他把自己推向狂熱的高度,讓你祈禱——無論你的信仰程度如何——祈求這個角色的繼續存在。施拉德提出的問題仍未得到解答:“上帝能否原諒我們對這個世界所做的一切?”
*本文的一個版本出現在 2018 年 5 月 14 日的《紐約雜誌。立即訂閱!
第一歸正會榮獲 2019 年奧斯卡提名入圍最佳原創劇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