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周,Vulture 都在探索真實犯罪如何成為流行文化中最主要的類型之一。
至少在真實犯罪界,這是一個舉世公認的事實:泰德邦迪會對他最近受到的關注感到非常高興。自從他死在電椅上已經過去了二十九年,距離他最後一次謀殺已經過去了四十年,距離他第一次被證實的謀殺已經過去了四十四年,距離他出生也已經過去了七十二年,但對流行文化的簡要瀏覽似乎表明我們對流行文化的迷戀高領反社會人格者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我們應該……擔心嗎?
讓我們考慮一下證據。 Oxygen最近的系列,捍衛,特德的律師約翰·亨利·布朗出現在結局中;該頻道還推出了一個兩小時的特別節目,名為抓拍臭名昭著:泰德邦迪, 加一小部分多汁的線上內容(「連環殺手泰德邦迪的女兒在哪裡?」)。然後,2017年為我們帶來了令人難忘的短片油炸日,以邦迪在 1989 年被處決期間為背景,在過去的幾年裡,大多數大型真實犯罪播客都對他進行了詳盡的報道。接下來,2019 年將成為 Big Bundy Reveal 之年:它將為我們帶來西奧多,塞琳貝絲卡爾德隆 (Celene Beth Calderon) 製作的一部紀錄片,她是第一位探討這一主題的女性紀錄片導演,以及極度邪惡、極度邪惡、卑劣無恥,一部由 Zac Efron 主演的劇情片,飾演帶有反社會笑容的殺手。該電影的導演喬柏林格 (Joe Berlinger) 也正在製作一部關於邦迪的多部分無劇本劇集,該劇集使用了前所未見的檔案資料。
公平地說,邦迪並不是當今唯一一個被重新審視的真實犯罪「重磅人物」。 (我的朋友達默,有人嗎?但後來他觸電了,他的白色靈車駛向日出,他的名氣就消失了,至少有一段時間是這樣。那為什麼突然又重新產生了興趣呢?
「20 年來,人們對邦迪的關注真正平靜了,」邦迪的辯護律師布朗說。 “我不想被稱為泰德·邦迪的律師,但不幸的是這種情況再次發生。”他將今天的迷戀稱為“邦迪狂歡”,並被它“徹底震撼”。他並不是唯一一個對這種關注感到不安的人。當紀錄片導演卡爾德隆告訴她的採訪對象泰德邦迪的傳奇依然存在並且仍然存在時——邦迪主題沐浴液可以在網路上購買—它們會後退。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想多了解那個毀掉他們生活的人。
這種「邦迪狂歡」的一部分是純粹的實用性:諸如此類的節目的成功《惡咒》、《人民 vs. OJ》、《製造殺人犯》、和序列激勵製作者挖掘舊犯罪故事,創造引人入勝的故事,而自 2019 年 1 月 24 日起,將迎來邦迪逝世 30 週年,自然是重新審視他的時候了。導演柏林格指出,我們「對犯罪相關節目的貪得無厭的胃口」也得益於技術進步:電視製作的爆炸式增長意味著有比以往更多的真實犯罪節目可供觀看,而流媒體配對的性質與犯罪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性質完美契合。換句話說,現在是沉迷於邦迪內容的最佳時機,即使只是為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即歷史上第一次,我們能。
不過,拋開實用性不談,邦迪經久不衰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功於他帥氣的外表。邦迪神話完全與「面具般的帥氣」這一理念緊密相連。伊莉莎白·蒙羅(Elizabeth Munro) 是擁有223,668 人的「我最喜歡的謀殺播客」Facebook 群組的管理員,她表示,他的高領毛衣和他的殘暴行為之間的認知失調正是我們仍在談論他的原因。 「他和傑弗裡·達默似乎是連環殺手類型的萬人迷,」她說。 “它只是吸引人們。這是一個奇怪的因素——他們似乎無法將兩個和兩個放在一起。泰德其實並不像他的傳說中那樣夢想。和他一起工作的記者堅持說他是一個“強迫性的咬指甲和挖鼻孔者”捍衛,布朗諷刺道:“他認為自己很討人喜歡,但其實不然。” 但 在這一點上,這並不重要,因為我們像一個迷戀的女孩一樣被困在邦迪身上,永遠問自己邪惡怎麼能擁有如此美麗的臉。
或許正是如此──這一切質疑和想知道——這也使我們能夠不斷回來。這是哲學上的東西:為什麼?他怎麼可以?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布朗說,「生來邪惡。」)但接下來還有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務實問題:泰德是否犯下的謀殺案比他承認的還要多?加州懸而未決的犯罪事件?在猶他州?俄勒岡?華盛頓? 2011年,紐約時代 報道他的DNA圖譜最終是從一瓶佈滿灰塵的血液中提取出來的,因此幾十年後,某些極其相似的懸案可能與他有關。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不會我們繼續嘗試了解他?卡爾德隆一直在採訪那些以前從未談論過邦迪的人,而且他們正在變老。對於那些仍在處理這些懸而未決的案件的人來說,確實迫切需要在為時已晚之前解決問題。就好像邦迪還在附近,用他令人印象深刻的越獄記錄來嘲笑我們,並威脅要再次從我們的指縫中溜走。
話雖如此,這些天我們與邦迪的關係並不是純粹的恐怖關係。儘管泰德邦迪的罪行和手段令人震驚,但他的想法並沒有那麼可怕,以至於我們不能在浴缸裡泡邦迪浴來放鬆,也不能把他臭名昭著的米色大眾汽車的琺瑯別針別到我們的牛仔夾克上。事實上,他的輕易商品化表明我們並不像對待現代罪犯那樣認真對待他。但為什麼?這並不是說像邦迪這樣的威脅已經消失了——而是「邦迪狂歡」現在在美學上是被允許的。連環殺手總是讓人感覺像是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產物,當時「連環殺手」這個詞被發明了,連環殺人案也被發明了。達到頂峰幸運的是,DNA(至少對罪犯來說)還沒有進入法庭。儘管我們現在很可能被連環殺手包圍(兇殺案檔案保管員托馬斯·哈格羅夫估計就在我們說話的時候,美國可能有 2,000 名連環殺手!感覺就像現代人最關心的問題。考慮一下節目心靈獵手,樸素懷舊的外觀在連續殺人的日子裡。或即將上映的電影84年夏天,一個 80 年代的白日夢,其中的台詞是:「有一個連環殺手在逃。還有什麼事情能如此令人興奮呢?或者說“復古美學”連環殺手眼鏡」。或者賀卡。或者十字繡。或者迷因。
所有這一切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我們現在害怕其他不為人所知的怪物。 「就我們所擔心的事情而言,我們的關注點已經發生了變化,」卡爾德隆說。她補充說,每次去看電影,她都會環顧四周,想知道是否有人會開槍。蒙羅說,與其說她害怕在家裡發現邦迪式的陌生人,不如說她害怕在商場或工作場所看到活躍的槍手。查普曼大學2017 年美國恐懼調查發現,「隨機大規模槍擊」在80 種恐懼中排名第35 位(28.1% 的受訪者擔心),而「陌生人謀殺」排名第60 位(18.3% 的受訪者擔心)。對恐怖主義和核戰的擔憂更為嚴重。我們沒有關於70 年代和80 年代美國人主要恐懼的數據,當時邦迪成為了每家報紙的頭條新聞,但該調查的首席研究員克里斯托弗·D·巴德(Christopher D. Bader) 博士將這些統計數據解讀為「顯示大規模槍擊事件已經超過了槍擊案」。當然,大多數陌生人謀殺案都不是連環殺人案,」他說,“但陌生人物品謀殺案確實讓我們了解了這種恐懼。
沒關係,我們在「連環殺手」這個詞出現之前就已經知道了「大規模槍擊者」這個詞(前一個詞是普及的1966年德州大學塔樓槍擊事件後;後者創造的七十年代中期,聯邦調查局探員羅伯特‧雷斯勒 (Robert Ressler) 提出)。就像泰德邦迪挖鼻孔並不重要一樣。至少在真正的犯罪世界中,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思考這些事情,以及我們對它們的記憶。我們傾向於認為連環殺手是我們已經弄清楚的邪惡(他收集獎杯,他有組織或無組織,他的母親很嚴格!)。相較之下,大規模槍擊案兇手仍然可能抓住我們。 《華盛頓郵報》“極度可怕”郵政 來電大規模槍擊事件。 (2018 年是獨一無二的可怕。到 2048 年,我們可能會拍關於他們的電影。)
這就是我們如何將像特德邦迪這樣的人視為一個超然的迷戀對象,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威脅。我們可以回到好奇的問題: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女朋友怎麼想的?他有良心嗎?他有靈魂嗎?因為他的罪行發生在一個讓人感覺更模糊、更簡單的時代。現在我們不再那樣留頭髮了。我們不和陌生人聊天。我們不會鎖門。相反,我們買了透明背包,在機場脫掉鞋子,觀察人群中不同的面孔——風衣下藏著槍的憤怒男孩。邦迪是我們的怪物,是的。但他不再是我們的怪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