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我們可能已經走到了陰謀的岔路口。多年來,陰謀小說和陰謀論愉快地並肩而行,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我在陰謀小說的黃金時代長大,它大致源自於湯瑪斯品欽的小說重力彩虹1973 年到唐‧德里羅 (Don DeLillo) 餐廳地獄1997年,在這近25年的時間裡,是平衡的,甚至是和諧的。自然地,理論先行,然後是小說,以其獨特的、最大限度的方式緊隨其後,創造空間,提供掩護,闡明和解釋。但現在不再這樣了。在唐納德·川普時代,事情已經嚴重失衡。陰謀論作為一種形式已經被武器化,現在很難不質疑它在小說中的功能和用處。

對我來說,這造成了某種困境,因為我出版的所有六本小說都可以合理地描述為陰謀驚悚小說。我最新的一張,受體(Picador 將於下週發布)回顧 20 世紀 50 年代 CIA 的 MK-Ultra 計劃並追蹤其至今的影響。我將事實與虛構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另類歷史,但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我最感興趣的是找到真相的核心,即事件表面之下脈動的本質。因此,幾乎沒有必要指出,雖然我小說中的陰謀不是真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是一個騙子。然而,在這個詞的時代敘述配有預先安裝的政治緩衝墊,也許吧有必要指出這一點。因為與 20 世紀 70 年代不同的是,當時偏執往往是對正在發生的事情唯一理智的反應,而今天的偏執似乎更像是一場政治血腥運動。

當然,陰謀論一直存在,而美國的偏執心態並不新鮮。傑西沃克 2013 年出版的書偏執狂合眾國以及 Kurt Andersen 的最新作品幻想世界兩者都精彩地記錄了美國人長期以來相信難以置信的事情的傾向。他們還明確指出,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所說的“美國政治中的偏執風格「並不局限於邊緣,事實上,而且一直以來,它都是你能得到的最主流的東西。

當霍夫施塔特創造了他的名言(在甘迺迪遇刺前幾天的一次演講中)時,他的觀點是「他們」根本不是想抓你,而是你真的很偏執。但十年之內,這種範式幾乎被徹底顛覆。現在看來,他們真的是來抓你的——無論你是否知道,而且一般情況下你都不知道,直到為時已晚。那麼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反映這種典範轉移的小說作品在當時和之後都能引起人們如此深刻的共鳴?

霍夫施塔特寫道,美國政治往往是“憤怒思想的競技場”,“少數人的敵意和激情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如果這聽起來很熟悉,那是因為偏執風格一直既是一種心態,又是一種劇本,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不守規矩的、受惡魔驅使的東西,同時也是一種順從的、可操作的東西,而且從來沒有目標或替罪羔羊:光明會、國際銀行家、天主教徒、共產主義者、自由主義者、移民、深州。

但也許可以證明 20 世紀 70 年代有些不同。越戰和水門事件期間遭受的集體創傷竟然導致瞭如此強烈的懷疑、幻滅和恐懼的全國情緒,真的如此令人驚訝嗎?人們常說,甘迺迪遇刺標誌著美國失去了純真,或至少它開始了一個緩慢燃燒的過程,並在國外繼續發生更多的暗殺、謊言和暴行,並最終導致理查德的辭職。

詹姆斯·埃爾羅伊不同意這種觀點。他介紹了他 1995 年的偉大小說美國小報並發表了這項大膽的聲明:「美國從來都不是無辜的。我們把櫻桃放在船上,回頭看時沒有後悔。當然,他是對的。但他也說對了,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他將 1963 年至 1968 年這段時期描述為「美國公共問責制之前的最後一次喘息」。埃爾羅伊稱他的美國黑社會三部曲是“公共政策的私人噩夢中的下水道爬行”,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生活在下水道裡,雖然艾爾羅伊很好地消除了墮落前的預感,但現實是,對於20 世紀60年代末的大多數美國人來說, 20 世紀 70 年代初,發現總統對他們撒了謊真是令人震驚,這確實構成了一種失落。

自然地,需要做一些解釋,其中很大一部分以陰謀驚悚片的形式出現,其中最好的包括艾倫·J·帕庫拉(Alan J. Pakula)的克魯特(1971),視差視圖(1974)和所有總統的人(1976),以及波蘭斯基的唐人街(1974),科波拉對話(1974),波拉克的禿鷹三天(1975)和施萊辛格的馬拉松男子(1976)。這些電影以不同的方式描繪了現代社會中個人逐漸被剝奪權力的情況,並基本上證實了我們最擔心的事情:我們並不真正知道正在發生什麼,我們也不知道誰在管理事物。

當 JJ Gittes 在最後被銬在車上時唐人街使他無力影響事件的結果,美國電影中出現了一種奇怪的心理轉變,這反映了外面發生的情況。因為這裡有一個熟悉的角色——一名私家偵探,實際上是粗獷的美國個人主義的化身——他不再擁有可靠的道德指南針,很可能會被惡意的、未知的力量壓垮。

因此,這些陰謀是公共會計的一種形式——而這種偏執似乎是有道理的,因為隨著水門事件,教會派克70年代中期的委員會聽證會終於拉開了序幕,美國政府相當邪惡的內部運作被揭露出來。這時期的小說和電影都是虛構的,而且大多是大眾娛樂,但它們卻具有相當大的衝擊力——不是透過煽動騷亂或利用敵意,而是透過傳播一種謙虛的想法,即腐敗和貪婪有時會被曝光。

小說中的陰謀論美學有著相當不錯的半衰期,但到了 20 世紀 90 年代末,它或多或少已經失去了動力。一方面, 人們不再對當權者可能是不良行為者或機構為了自身的保護而可能經常性地、本能地損害個人利益感到震驚。另一方面,陰謀論本身已經成為一種貶值的貨幣。主要歸功於互聯網,偏執的風格是現在重新生效。資訊超載導致了我們所知道和理解的某種熱寂,達到了一個熵點,如果陰謀論者相信一種理論——比如化學尾跡——他們很可能會相信所有這些理論:登月、氟化、韋科、戴安娜王妃、新世界秩序、WT7,任你選擇。

當時,這只是我們今天所處的情況的一小步:陰謀論被定制以實現期望的政治結果,然後透過社群媒體注入新聞流。 (這本身聽起來像是一個陰謀論,但前提是你忘記了今天的理論主宰者是一個多麼根深蒂固且透明的捏造者)。不,憑藉快艇、出生論、選民詐欺、反疫苗接種、披薩門、危機演員、假旗和另類事實,陰謀論顯然已經以最憤世嫉俗和黨派之爭的方式武器化了。

那麼陰謀小說又將何去何從呢?嗯,有點陷入困境。但沒關係,因為真的,我們已經繼續前進了。這並不是說人們不再密謀了。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會這樣做。新的挑戰是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識別任何特定情況的真相,用證據支持它,並用這些證據對抗感知管理和敘事偏見的雙重病毒。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但這正是許多調查記者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他們中的許多人最初是受到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的工作啟發而成為記者的。約翰·斯托默自行出版的暢銷書是偏執風格的開創性文本無人敢稱為叛國(1964)。幾年後,加里艾倫 (Gary Allen) 和拉里亞伯拉罕 (Larry Abraham) 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無人敢稱之為陰謀(1971)。也許現在是時候讓三部曲圓滿結束了無人敢稱之為真理

在小說方面,不太清楚確切的標籤或子流派應該是什麼,甚至這些是否還有必要。是東尼吉爾羅伊的電影嗎麥可克萊頓(2007) 一部陰謀驚悚片?是彼得坦普的小說真相(2008)?這兩部影片的焦點都不是企業腐敗被揭露的事實,而是它給捲入其中的人帶來的有毒道德影響。最近我們有了亞馬遜歸來是對 70 年代偏執狂的精緻讚歌,但又帶有非常現代和對流派好奇的扭曲。小說擅長推測、拷問,也許是當前反烏托邦小說的流行——艾蜜莉聖約翰曼德爾的精彩作品第十一站(2014),例如 - 是能量休息的地方。在我自己的作品中,偏執的恐懼是一種永遠存在的動力,但它的來源不斷在變化:從確鑿無疑的證據到吸煙者,從權力意志到人工智慧的力量。這是一種寶貴的資源,而且不會很快耗盡。

陰謀驚悚片可以在陰謀總統的領導下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