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了少量抗議在歷史愛好者中今年夏天,當海報蘇格蘭瑪麗女王被揭露。這本包含兩個角色的單頁紙上有兩位2017 年頒獎季寵兒的醒目的彩色正面肖像:瑪格特·羅比(Margot Robbie) 飾演的伊麗莎白女王,上面印有“為權力而生” (Born to Power) 標語,西爾莎·羅南飾演瑪麗·斯圖爾特與「為戰鬥而生」。沒關係,批評者指出瑪麗在六天大的時候就成為了蘇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再拒絕繼承王位,直到她同父異母的妹妹瑪麗女王死於癌症。標語交換起來會更準確,但是這樣一來,它們就不會為一部名為《蘇格蘭瑪麗女王, 我們已經有兩個了伊莉莎白電影。
而且我們看這些古裝劇也不完全是為了它們的歷史價值。這些創意許可應該有助於我們感覺與過去的人物有更多的聯繫,讓我們更接近想像與瑪麗和她的侍女們徹夜閒聊,或者成為伊麗莎白宮廷的一員。 (我們很少被要求想像自己處於非皇室、貴族或貴族鄰國的歷史地位,但那是另一回事了。)16世紀的皇室成員,他們就像我們一樣!因此,當我們得知瑪麗“生來戰鬥”,並看到羅南飾演的勇敢、面容新鮮、推動宗教自由的弱者(即,你可以是新教徒或天主教徒)時,我們為她的性別歡呼— —不墨守成規的朋友,激怒了老舊的約翰·諾克斯(大衛·田納特飾)清教徒般的羽毛,它的目的是喚起21 世紀觀眾的激動人心的“是的,女王”。
但儘管如此,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努力,蘇格蘭瑪麗女王感覺很過時,但另一種類型的電影我懷疑我們不再有太多用處了——頒獎季的低概念古裝劇。我必須明確指出“低概念”,因為今年最喜歡的事實證明,它仍然可以為這種陳舊的流派注入生命、發明和個性,並且具有明顯更高的歷史保真度。喜歡歐格斯·蘭斯莫斯的電影,瑪莉試圖講述一個女性之間的戰爭故事,當時我們不一定認為這種事情是司空見慣的,18 歲剛喪偶的瑪麗回到蘇格蘭,試圖爭奪伊麗莎白一世極具爭議的席位。一些意識形態差異將她們分開——最重要的是,瑪麗的天主教信仰是新改革的英格蘭的一個問題——但在這個故事中,主要是她們周圍男人的陰謀阻止了瑪麗和伊麗莎白成為她們注定成為的好朋友。
劇本由紙牌屋博威利蒙 (Beau Willimon) 著重解釋了 1560 年代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政治力量,但將其名義角色塑造成好萊塢女主角卻遇到了困難,它莫名其妙地覺得自己決心要塑造她。從她去世的那一刻起,瑪麗一直是歷史上最具爭議的王室人物之一,她的野心、不幸的決策,以及謀殺她丈夫的有趣陰謀,都使她成為持久的迷戀對象。然而,這並沒有讓她成為電影試圖描繪的覺醒的失敗公主,也沒有讓伊麗莎白成為一個絕望的老小丑作為她的陪襯。
瑪麗選擇的丈夫是她實現王室野心的最大武器,但她最終嫁給達恩利勳爵(傑克勞登飾)並不是為了外交優勢,更多的是,正如電影讓你相信的那樣,是因為他的口才。 (當然,它沒有提到達恩利是她的表弟。)她的婚姻和最終的孩子與伊麗莎白著名的童貞形成鮮明對比,喬西·洛克確保我們可以看到羅比內心凝結的老處女主義,侵蝕她的天花──臉上傷痕累累,雙眼佈滿血絲。瑪麗的兒子詹姆斯出生後,我們看到了並排的圖像:幸福的瑪麗被血淋淋的胎衣包圍,伊莉莎白被紅紙花飾包圍。不管我們或多或少看到詹姆斯是被憤怒、醉酒的達恩利強姦而懷上的——瑪麗有了一個孩子,客觀上這是一個女人所能知道的最大的快樂。
正是這些離奇的、非歷史性的讀物,與董事會對千禧世代價值觀的斷斷續續的攻擊相結合,使得瑪莉一種什麼都不是的電影。這既不是一堂嚴格的歷史課,也不是一部特別有趣的戲劇和人物作品,它最終做了同樣的事情——讓女性相互競爭,關註生育能力和童貞——它聲稱對女主角來說是如此壓抑。它對其主題有一種感覺,但沒有真正的想法。當然,這並不是第一部落入這個中庸地帶的精心設計的時代劇,但它很好地表明它應該是最後一部。
蘇格蘭瑪麗女王2019年獲得兩項奧斯卡提名,包括最佳化妝和髮型以及最佳服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