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威廉斯和卡西阿弗萊克。照片:Claire Folger/亞馬遜工作室及路邊景點提供

肯尼斯·洛納根第三部長片的預告片,海邊的曼徹斯特,雖然我很同情它的工作室,但它的誤導性卻異常強烈——我無法想像這部電影如何以其他方式出售。這兩分半鐘所暗示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是如何發生的假設故事展開,傳遞這樣的訊息:生命是悲劇性的,但家庭有能力拯救我們──或至少在無情的宇宙中提供某種程度的安慰。事情或多或少就是這樣運作的羅納根的其他電影,超棒的你可以信賴我瑪格麗特(其傑作三個多小時的導演剪輯版)。但除了這部電影之外,還有一些偏執的樂觀主義者的電影。

海邊的曼徹斯特,卡西艾佛列克飾演李錢德勒,一位昏昏欲睡的波士頓地區看門人,在大多數時候,他在喝酒時往往會發脾氣。有什麼東西正在吞噬他,但我們不知道是什麼:重大的揭露在中途出現。經過一個糟糕的夜晚後,李發現他的哥哥喬(凱爾錢德勒,在閃回中出現)已經去世,葬禮結束後,喬將十幾歲的兒子帕特里克(盧卡斯赫奇斯飾)的監護權交給了他。李不想要監護權。他不想搬回他長大的波士頓北岸的海邊曼徹斯特,派崔克也不想離開他的朋友和樂團。此外,李也是不受歡迎的人。當他經過時,人們會盯著他看,竊竊私語。在波士頓,他看起來很沮喪,但在海邊的曼徹斯特,他看起來就像是被活活吃掉了。但帕特里克可能是李逃離絕望沼澤的最後機會。

當李在萊斯利·巴伯哀傷的弦樂和合唱曲中穿過霧濛濛的海岸小鎮時,阿弗萊克證明他可以像任何活著的演員一樣傳達痛苦。他顫抖的聲音因痛苦而沙啞。他帶著自己的寒霧而來。但這種模糊性也會讓他的表演顯得模糊和籠統。他的李太遙不可及,無法獲得地位——儘管不可否認,這可能是羅納根的意圖。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悲劇英雄的程度。

身為派崔克,赫奇斯的表現非常粗暴:他在情感上過於防禦性,無法適應李不幸的、半心半意的養育嘗試。另一方面,米歇爾威廉斯飾演李的前妻,在鎮中心的樓梯上有一個非常感人的場景。她想把李從原來的地方叫回來,即使這意味著讓自己承受最嚴重的痛苦。

這部慘淡、慘淡的電影只有一個重大失誤。在一個關鍵場景中,羅納根希望營造出歌劇般的氛圍(《瑪格麗特是在大都會博物館),他用適合自焚的音樂淹沒了已經可怕的圖像。這個詞含淚地我想到了。身為劇作家,羅納根無法像電影導演那樣震撼我們的感官,你也不能怪他想看看自己能走多遠。但你可以建議他降低音量。

*本文發表於2016年11月14日號紐約雜誌。

電影評論:海邊的曼徹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