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劇本:謝爾蓋·洛茲尼察 (Sergei Loznitsa),德國/荷蘭/立陶宛,109 分鐘。

一部密集而緊張的檔案紀錄片製作作品,破壞的自然史其標題取自 WG Sebold 的(幾乎)同名著作,該書考察了二戰末期盟軍對德國的地毯式轟炸。這些數字令人震驚:100 萬枚炸彈,60 萬人死亡,350 萬棟房屋被摧毀,750 萬人無家可歸,生命和城鎮被夷為平地。然而,洛茲尼察的電影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或事實來描述所發生的事情,甚至沒有堅持德國(來自英國的聲音比來自德國的聲音多,而德國則被靜音)。

這部電影可能會展示一些已知的圖像,但洛茲尼察在這裡強迫觀眾真正看到它們。

塞博爾德的書試圖審視大規模轟炸平民的道德性,這在當時是一項實驗(?一個有趣的初步實驗?)。然而,世界基本上對此視而不見,從未發自內心地註意到這種憤怒。儘管《日內瓦公約》於 1977 年經過修訂,將此類事件視為戰爭罪,但此類事件仍在繼續:最近發生在敘利亞,而此時此刻,發生在洛茲尼察的祖國烏克蘭。這並不是導演第一次走出東歐進入西方,但這對他來說很罕見,他的第七部檔案紀錄片以一種自由的形式、漫遊的方式觸動了房間裡每個人的良心——而且,常與他的作品- 圓形漩渦。破壞的自然史從正式的電影製作層面或主題層面來看,這並不是一場輕鬆的觀看,因為迷失的民眾凝視著鏡頭,他們的火絨棒房屋和建築物在他們身後化為廢墟。

洛茲尼察的方法中故意迷失方向的部分是讓觀眾失去任何地點或時間的感覺。在吸引眼球的學院比例中工作,他從戰前的田園風光開始,大概是德國的——路上的鴨子、工作的工匠、漁民等。樹下街,最後是一面納粹旗。我們只能聽到周圍的聲音和聲音,由洛茲尼察的天才聲音設計師弗拉基米爾·戈洛夫尼茨基 (Vladimir Golovnitski) 負責控制。然後,我們迷失了方向,看著夜空中似乎綻放的煙火:但事實並非如此,那些是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爆炸的炸彈,明亮的燈光是在黑暗中爆炸的城市。

洛茲尼察轉到一家軍火工廠——似乎在英國——那裡的工人們用槍支、子彈和快速組裝的飛機為戰爭機器提供動力。片中第一個真正講話的人是陸軍元帥蒙哥馬利,他向興高采烈的工人們講話。我們稍後會看到邱吉爾在崇拜的人群中參觀一座被摧毀的城市,但德國人唯一的聲音似乎是華格納的《名歌手》序曲,向沉默、茫然的觀眾表演。在第三幕中,洛茲尼察的電影變成了一場恐怖運動:飛機一次投下數十架致命貨物,一排排屍體在滿是瓦礫的街道上排成一排,無家可歸的人推著什麼東西留在嬰兒車或手推車上。事實上,你不知道他們在哪裡,因此無法做出任何判斷:他們是人,是平民,他們被無情地鎮壓了。

克里斯蒂安·維貝克(Christiaan Verbeek)的配樂將在最後達到憤怒的高潮,強調了這個精心編輯的死亡和破壞蒙太奇的情感,充滿了圖像,沒有評論。由於曼努埃爾·海勒擔任檔案製作人,這部電影可能會展示一些已知的圖像,但洛茲尼察在這裡迫使觀眾真正看到它們。這並不容易,但為什麼會這樣呢?破壞的自然史無聲地斷定,世界已經忽視了太久,以至於注定要重蹈這些罪行的覆轍,就在你眼睜睜看著的時候。

製作公司:LOOKSfilm、Atoms & Void、Studio Uljana Kim

國際銷售:Progress Film、Bettina Offermann、[email protected]

製片:Regina Bouchehri、Gunnar Dedio、Uljana Kim、Sergei Loznitsa、Maria Choustova

編輯:丹尼爾斯·科卡瑙斯基斯

音樂:克里斯蒂安·維貝克

聲音設計:弗拉基米爾·戈洛夫尼茨基

檔案製作人:Manuel H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