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作為一個新巴比倫的形象,一個充滿變態、蛇麻草和放蕩女人的地方,她們的墮落可以透過電影銀幕傳達出來,這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電影的第一起重大醜聞爆發於 1921 年勞動節,當時一位名叫維吉尼亞·拉普 (Virginia Rappe) 的女演員在舊金山聖弗朗西斯酒店舉辦的一場喧鬧、酗酒的派對後去世。喜劇演員羅斯科「胖子」阿巴克爾被指控犯有強姦和謀殺罪,在阿巴克爾的三場審判期間,小報的頭條新聞不斷出現。第三次他被無罪釋放。但他的職業生涯被毀了,好萊塢的罪惡名聲也被奠定了。
達米安查澤雷的最新電影,巴比倫》於 1926 年上映,當時沉默的好萊塢就像一列快速行駛的火車,沒有意識到它即將衝下懸崖。爵士歌手一年後。聲音的引入改變了一切,從電影的拍攝方式到主演。巴比倫沉浸在這種轉變之後的興奮和痛苦之中。查澤雷的主要來源之一是好萊塢巴比倫,電影製片人肯尼思安格 (Kenneth Anger) 對好萊塢從媒體早期到 50 年代末期的不良行為進行了八卦(而且大多是不真實的)概述。
Chazelle 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更有信譽:遊行已經過去了…,英國電影製片人凱文布朗洛 (Kevin Brownlow) 撰寫的近 600 頁的巨著,記錄了早期好萊塢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本書於 1968 年出版,當時許多默片界的參與者仍然活著,可以分享他們的第一手經歷。布朗洛記錄了他們的逐字回憶演員、導演和助理所描述的無政府主義日子與查澤雷電影中爵士樂的“生活中的一天”序列沒什麼不同。
巴比倫扭曲現實以適應其目的。它不僅包含直接取自的傳說好萊塢巴比倫——這本書再次被證明是大部分都是廢話——它在打造其整體時也採取了自由的態度。雖然有些角色是基於單一歷史人物,但其他角色則是多個現實生活人物的混合體或只是某種類型的代表。它們共同讓我們得以一窺一種生生不息、英年早逝的藝術形式和社會場景。
傑克康拉德(布萊德彼特 飾)照片:斯科特·加菲爾德/派拉蒙影業
達米恩查澤雷 (Damien Chazelle) 對於如何詮釋憂鬱的男主角傑克康拉德 (Jack Conrad) 沒有留下任何謎團:訪談電子戰11月,他表示傑克·康拉德這個角色是約翰·吉爾伯特、克拉克·蓋博和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的混合體。在這三人中,吉伯特的影響最為顯著。如果你願意的話,最上面的音符。繼魯道夫·瓦倫蒂諾之後,吉爾伯特這1920 年代首屈一指的浪漫男主角,一個熱情、陽剛的美國人物,受到男人和女人的喜愛(當然,出於不同的原因)。在遊行已經過去了…攝影師克拉倫斯布朗 (Clarence Brown) 回憶起與吉爾伯特 (Gilbert) 和葛麗泰嘉寶 (Greta Garbo) 拍攝的「水平愛情場景」——這是電影史上的第一場戲。肉體與魔鬼(1926)。那部電影引發了明星之間的戀情,讓影迷和八卦專欄作家忙了整整一年。
約翰·吉爾伯特酗酒且愛得很多。他結過四次婚,並與更多的女性有過浪漫的聯繫,其中一些女性已經與其他人結婚。他的朋友、導演金維多在自傳中寫道一棵樹就是一棵樹吉爾伯特在情感上不成熟,對自己的名氣感到不安,「當他開始讀到工作室發布的稱他為『偉大情人』的宣傳時,他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開始相應改變。這是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
在這一點上,約翰·吉爾伯特如何失寵的故事在各個來源中都是一致的,儘管講述中的惡毒程度有所不同(肯尼思·安格自然是最卑鄙的)。電影觀眾確實嘲笑吉爾伯特在他的第一部有聲電影中的台詞,他的光榮之夜(1929),正如他們所做的那樣巴比倫。《憤怒》推測,米高梅有人故意提高吉爾伯特的音調,使其聽起來“吱吱作響”,故意破壞吉爾伯特,女演員路易絲·布魯克斯在《憤怒》中重複了這一指控。遊行已經過去了…布朗洛則表示,早期的聲音技術使得每個人的聲音聽起來比以前更高,而電影歷史學家理查德·科扎斯基在他的書中將責任歸咎於糟糕的編劇晚上的娛樂活動。不管怎樣,吉爾伯特的惡魔最終獲勝,他因酗酒並發心臟病而去世,享年 39 歲。
另外還有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和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是一位強大而世俗的明星,他在1920 年代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拍攝虛張聲勢的時代電影,而克拉克·蓋博則繼承了吉爾伯特的溫文爾雅的大鬍子男主角的衣缽,當吉爾伯特的職業生涯在早期有聲時代開始陷入困境時,克拉克·蓋博繼承了吉爾伯特的溫文爾雅的男主角衣缽。
內莉·拉羅伊(瑪格羅比 飾)照片:派拉蒙影業/YouTube
巴比倫這部劇的女主角、野童星內莉·拉羅伊也是好萊塢經典明星的雞尾酒。她的主要靈感來自於《It Girl》中沒有提及的 Clara Bow。遊行已經過去了… —考慮到 Bow 在 20 世紀 20 年代末和 30 年代初非常受歡迎,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冷落。但她在節目中很受歡迎好萊塢巴比倫。肯尼斯·安格(Kenneth Anger) 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來講述有關鮑(Bow) 愛情生活的謠言,其中包括據稱她喜歡在通宵狂歡的撲克遊戲中與整個南加州大學橄欖球隊“聚會」。雖然克拉拉鮑的性慾幾乎毫無疑問被誇大了,但她以銀幕上狂野的摩登生活而聞名,並因此受到好萊塢上層人士的憎恨。 (她的工人階級背景並沒有幫助。)
查澤雷的書中講述了足球員的故事巴比倫,還有一個關於鮑的聲音與早期音響設備碰撞的杜撰故事。正如安格所寫:「監控室裡的混音工程師不熟悉克拉拉的布魯克林聲音,沒有因為克拉拉的問候而調低音量。她進來了,高喊著‘大家好’——然後吹響了錄音室裡的每一個閥門。但儘管克拉拉·鮑確實如此用布魯克林口音說話,她的聲音和她的衰落之間的聯繫並不像好萊塢巴比倫或者雨中歌唱——另一部以克拉拉·鮑 (Clara Bow) 為原型的電影——讓它看起來如此。
她作為無憂無慮的年輕人的活生生代表的明星形像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尤其是在大蕭條時期。鮑對無聲電影更自然的導演風格的偏愛(有關更多信息,請參閱下面露絲·阿德勒的條目)影響了她在有聲電影中的表演能力,就像她的口音一樣。克拉拉的狂歡生活方式也開始損害她的身心健康,而她的前私人秘書黛西·德沃的醜聞揭發以及隨後的誹謗訴訟,使克拉拉在 1933 年離開了公共舞台並陷入了隱居。說明巴比倫真正正確的是內莉去紐約精神病院探望母親的旅程:克拉拉·鮑的母親患有精神分裂症,1922年的一個晚上,克拉拉逃往好萊塢前不久,她試圖殺死她的女兒,鮑將她投入監獄。
內莉·拉羅伊這個角色的其他影響包括瓊·克勞馥,她也是在默片時代以自由奔放、性不羈的“爵士寶貝”類型首次亮相,但她的壽命遠遠超過了克拉拉·鮑的壽命。查澤雷也點名了兩位因悲慘墜落而聞名的女演員:珍妮·伊格爾斯 (Jeanne Eagels),她是一名前合唱團女孩,值得在《好萊塢巴比倫1939 年因吸毒過量死亡(她因最後一部電影 1929 年的《T》而被追授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他的信,《憤怒》沒有提及),還有阿爾瑪魯本斯,好萊塢毒癮危險的代言人。魯本斯出現在臭名昭著的“可卡因喜劇”中魚躍之謎1916 年與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對手戲;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位名叫「Coke Ennyday」的癮君子偵探。事實上,沉默喜劇演員中吸食古柯鹼的現象十分普遍。但致命的是阿爾瑪後來對海洛因上癮,而不是可卡因——她於 1931 年在一次公開的精神崩潰和多次住進療養院後去世。
Lady Fay Zhu (Li Jun Li)照片:斯科特·加菲爾德/派拉蒙影業
朱菲女士(李麗君飾)是一位女妖,她的副業是為電影寫插播片頭(這是一個與無聲電影一起出去的真正職業),她鬆散地融合了兩個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首先是黃柳霜,好萊塢第一位美籍華裔明星,女演員先驅。黃 1905 年出生於洛杉磯唐人街附近,她的父母在那裡擁有一家洗衣店,就像朱在唐人街一樣。巴比倫。黃在 1910 年代末期以臨時演員身份出道,並在 1920 年代與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 (Douglas Fairbanks) 演對手戲後成為明星。巴格達的竊賊1924年,道德主義者反對黃的「吸血鬼」形象,她努力爭取製片人的青睞,因為他們擔心違反反對「異族通婚」(即跨種族關係)的地區法律。由於可供選擇的亞洲男主角很少,黃柳霜的角色也很少,她時尚的摩登形象本應讓她成為天生浪漫的主角。由於亞洲角色被黃臉白人女演員搶走,她感到沮喪,於是於 1928 年移居歐洲。
與此同時,瑪琳·黛德麗 (Marlene Dietrich) 在歐洲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憑藉在約瑟夫·馮·斯滕伯格 (Josef von Sternberg) 的歌舞表演歌手 Lola Lola 中的表演而成為明星。藍色天使(1930)。從那裡,兩人逃往好萊塢,迪特里希穿著燕尾服演唱歌舞表演,引起了軒然大波。親吻女人的嘴唇在摩洛哥(1930),她因此獲得了唯一的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迪特里希歌曲的歌詞不是相當與費伊夫人對“陰部”的頌歌一樣可恥,但她的威嚴氣場卻大體相同。女明星秘密「縫紉圈」的一員,記錄在《阿克塞爾‧馬德森 1994 年出版的書同名。肯尼斯·安格並沒有像你想像的那樣用那麼多篇幅來描述迪特里希,也許是因為她雜食性的胃口並不羞恥。但他確實稱讚她在 1932 年掀起了全國女性穿著休閒褲的趨勢。
西德尼·帕爾默(喬萬·阿德波 飾)照片:斯科特·加菲爾德/派拉蒙影業
西德尼·帕爾默(喬萬·阿德波飾)是一位從管弦樂隊包廂中走出來,憑藉自己的力量成為明星的爵士小號手,他代表了早期聲音時代首次接觸全國觀眾的黑人音樂家。音樂短片是利用「有聲電影」新可能性的一種方式,從1929 年到1930 年代,好萊塢製片人將路易斯阿姆斯壯和杜克艾靈頓等爵士樂藝術家放在攝影棚上,拍攝他們表演帶有鬆散情節的音樂劇。 1929年的電影黑色和棕褐色幻想結合了情節劇和爵士樂表演,艾靈頓飾演一位樂隊領隊,他的明星(兼女友)在舞台上表演過於激烈後死於心臟虛弱。
但是,儘管這些短片將黑人音樂帶給了更廣泛的(即白人)觀眾,改變了品味並在此過程中賺錢,但種族主義的故事情節和對吉姆·克勞法的讓步,就像西德尼在巴比倫很常見。路易斯阿姆斯壯的短片尤其充滿了貶低性的種族刻板印象,阿姆斯壯扮演的奴性角色源自於吟遊詩人表演的種族主義奇觀。我們不知道阿姆斯壯——也是一名小號手——私下是否反對他在這些電影中扮演的角色;他對公眾形象的代理(或缺乏代理)仍然是歷史學家爭論的問題。我們確實知道,與虛構的阿姆斯壯不同,阿姆斯壯繼續在電影業工作,這使得西德尼在片場受到羞辱後原則性地逃離片場成為一種渴望歷史修正主義的行為。
曼尼·托雷斯(迭戈·卡爾瓦 飾)照片:斯科特·加菲爾德/派拉蒙影業/斯科特·加菲爾德
現實生活中沒有具體的鉤子巴比倫曼尼·托雷斯(迭戈·卡爾瓦飾)是該片的觀眾代理人,他是權力掮客唐·瓦拉赫(稍後會詳細介紹)的多才多藝,最終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了一位有影響力的製片。但曼尼在洛杉磯東區的奇卡諾社區長大的背景與這份名單上的幾個現實人物是一致的:黃柳霜是洛杉磯人,導演多蘿西·阿茲納也是如此。在沉默的好萊塢,戲劇性的向上流動也很常見,那裡的一個行業正在從頭開始建立,需要大量的人手來填補「電影製片人」等新發明的角色。結果,很多故事遊行已經過去了…開始很像曼尼的:有人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其他人說:「你在那裡!來到這裡”,一段傳奇的職業生涯開始了。
製片人的概念在無聲電影週期中引入得相對較晚,他們的角色仍然既模糊又包羅萬象。他們最初是“監督者”,是製片廠聘請的觀察員,以確保導演按時完成並在分配的預算範圍內。結果,他們遭到了憎恨:導演莫里斯·圖爾納(Maurice Tourneur)選擇返回法國,而不是屈服於好萊塢製片人的官僚權威。最終,創意人員態度軟化,但也不少人抱怨。遊行已經過去了…將製片人稱為“冰川觀察者”,因為“他們站在周圍,確保工作室不會被冰川吞沒。”儘管如此,對於像曼尼這樣雄心勃勃、足智多謀的年輕人來說,這個不明確、全能的職位所提供的機會是無窮無盡的。
巴比倫以狂歡派對場景開始,其中最墮落的活動都是在閉門後進行的。片段以一個大個子奧維爾·匹克威克(特洛伊·梅特卡夫飾)躺在樓上臥室的地板上開始。一個醉酒的女人跨坐在他俯臥、赤裸的身體上,開始在他身上小便,而他則高興地尖叫著。對每個人來說,金色的雨後來變得更加嚴重,當查澤雷切回同一個女人時,她口吐白沫,看起來已經死了。
唐·瓦拉赫的操縱者設法掩蓋了那個特定的(虛構的)事件。但「帶來悲劇性後果的瘋狂派對」顯然是指維吉尼亞·拉普/羅斯科·阿巴克爾案,這是早期好萊塢的典型醜聞之一。當然,肯尼斯·安格(Kenneth Anger)透過涉嫌性侵犯和隨後的過失殺人的生動細節來渲染聳人聽聞的感覺。好萊塢巴比倫。真相,正如卡琳娜朗沃斯 (Karina Longworth) 所解釋的那樣她的播客的一集你必須記住這一點,更加細緻入微。
邀請像埃莉諾·聖約翰(吉恩·斯馬特飾)這樣的八卦專欄作家參加好萊塢狂歡的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但並不像不是邀請她。聖約翰是盧埃拉·帕森斯 (Louella Parsons) 的替身,她是好萊塢最令人畏懼的女性,也是一名記者,為《好萊塢報道》撰寫了第一個全國性的電影八卦專欄。洛杉磯審查員。帕森斯透過討好報業大亨威廉·倫道夫·赫斯特來實現這一目標,帕森斯透過在報紙上不斷讚揚女演員瑪麗昂·戴維斯(赫斯特的情婦)來感謝她繼續工作。
和聖約翰一樣,帕森斯認為自己是好萊塢派對場景的公正觀察者,也是其運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只一位演員犯了錯誤,「自信」地告訴帕森斯一些事情,最終成為了頭版頭條新聞。憤怒嘲笑她喋喋不休的風格好萊塢巴比倫,介紹她“Piffle 的原創、氣喘吁籲、積極進取的帕格尼尼、Louella 'Oneida'(我看到了你做了什麼!)帕森斯。”回想起來,帕森斯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一直沒有受到挑戰,這是值得注意的:直到1938 年,也就是帕森斯職業生涯二十多年後,她的主要競爭對手海達·霍珀(Hedda Hopper) 在洛杉磯時報。
像露絲·阿德勒(奧利維亞·漢密爾頓飾)這樣的女性電影導演在默片好萊塢比幾十年後更常見。她陽剛的穿著讓人想起多蘿西·阿茲納(Dorothy Arzner),一位先鋒女導演,在20 世紀20 年代和30 年代的好萊塢,作為一名半出櫃的女同性戀,必須走得非常精細。和阿德勒一樣,阿茲納成功地實現了從無聲到有聲的轉變。而且,除了專門製作對大眾進行道德教育的電影的社會鬥士洛伊絲·韋伯之外,阿茲納是 1927 年至 1943 年退休期間好萊塢唯一的女導演。
阿茲納執導克拉拉·鮑 (Clara Bow)狂野派對(1929),一部大學喜劇,其前提與正在拍攝的有聲電影《露絲與內莉》相似。巴比倫。 (狂野派對也是第一張“有聲圖片”巴比倫派拉蒙影業工作室。遊行已經過去了…,但導演風格的巨大變化是真實的。導演金維多回憶說,在默片時代,「有時(演員)甚至沒有讀過劇本,但導演和演員之間卻發生了一種幾乎是心靈感應的事情。鏡頭在拍攝的同時,場景中的事物也在發展。相較之下,在攝影棚裡,導演必須在拍攝間隙與演員進行所有的溝通,這會影響整個過程的許多自發性。
奧托(史派克瓊斯飾演)照片:斯科特·加菲爾德/派拉蒙影業
德國對早期好萊塢的影響是深遠的。在1920 年代,德國電影被認為是創意成熟的頂峰,渴望提升工作室聲譽的高管們吸引了FW Murnau、Fritz Lang、Erich von Stroheim、Josef von Sternberg(奧地利人,但足夠接近)和Ernst Lubitsch 等導演。
這些男性的表現主義電影製作風格給美國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穆瑙 1927 年廣受好評的浪漫劇情片日出:兩個人的歌事實證明特別有影響力。史派克瓊斯 (Spike Jonze) 飾演的瘋狂德國電影導演奧托 (Otto) 與女演員兼製片人瑪麗碧克馥 (Mary Pickford) 回憶起的劉別謙 (Lubitsch) 有著特別的相似之處。遊行已經過去了…暴躁、粗魯,並且容易用蹩腳的英語大喊大叫。 (眾所周知,皮克福德和劉別謙互相不喜歡對方,所以對此持保留態度。)
康斯坦斯摩爾(Samara Weaving 飾演)照片:斯科特·加菲爾德/派拉蒙影業
這位沉默寡言的小明星在電影一開始就出現了,但很快就被更加不羈的內莉所掩蓋,她的名字是根據一個真人的名字命名的。但真正的康斯坦斯摩爾直到 1930 年代末才開始從事攝影工作。還有一個科琳摩爾(Clara Bow)之前開創了“摩登女郎”形象 搶走了她的野孩子王冠。摩爾和鮑一起出現在一部電影中,畫人(1924)。在那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克拉拉·鮑 (Clara Bow) 確實接受了一次可疑的鼻竇手術,導致她無法完成這張照片,但最終為那次手術承擔責任的是鮑,而不是摩爾。
巴比倫康斯坦斯·摩爾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擁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更讓人想起一些沉默的明星:諾瑪·塔爾梅奇、格洛麗亞·斯旺森,尤其是最初的“美國甜心」瑪麗‧碧克馥。儘管她在銀幕上的形象流露出純真,但真正的皮克福德是一位精明的女商人,她製作自己的電影並控制著製作過程的各個方面。 1919年,她與查理卓別林、DW·格里菲斯以及她未來的丈夫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共同創立了聯美公司,鞏固了她的幕後權力。但她在銀幕上的明星地位在 1920 年代中期開始褪色,大約在克拉拉鮑 (Clara Bow) 出現的時候。
歐文‧撒爾伯格(麥克斯‧明格拉 飾)照片:斯科特·加菲爾德/派拉蒙影業
好萊塢神童超級製片歐文撒爾伯格是少數出現在電影中的歷史人物之一。巴比倫他們的真名是:馬里昂·戴維斯(克洛伊·法恩曼飾)和威廉·倫道夫·赫斯特(帕特·斯基珀飾)也在電影接近尾聲時參加了悶悶不樂的資產階級派對。然而,塔爾伯格在這些角色中的表現最為一致。在整部電影中,他一直在幕後觀察電影歷史上的關鍵轉折點,旁邊還有身材更高但同樣神秘的唐·瓦拉赫(傑夫·加爾林飾)——米高梅總裁路易斯·B ·梅耶爾的替身。
記者艾倫·塔爾梅(Allene Talmey) 在1927 年的一篇簡介中寫到塔爾伯格時,抱怨說梅耶爾的二把手背景過於穩定,而塔爾伯格的中產階級出身和溫和的性格並不適合複製。塔爾伯格的年輕是他最大的財富:當環球影業聯合創始人卡爾·萊姆勒(Carl Laemmle) 讓他負責時,他才21 歲——當時他是萊米的秘書——而老闆出國旅行了。梅耶爾挖走他並讓他擔任米高梅製作主管時,他才 26 歲。結果,好萊塢的許多人一開始都低估了塔爾伯格。然而不久之後,他就獲得了業界最精明的高管的聲譽,他能夠真正幫助解決創意問題,並且對劇本和明星有著無可挑剔的品味。他也英年早逝,在短暫的肺炎發作後去世,享年 37 歲。
喬治穆恩(盧卡斯哈斯 飾)照片:斯科特·加菲爾德/派拉蒙影業
絕望在早期的好萊塢如此普遍,以至於傑克康拉德(Jack Conrad) 飾演的永遠心碎的製片人喬治穆恩(盧卡斯哈斯飾) 自殺身亡的故事不夠具體,無法追溯到一個人。為了與不道德的新聞保持一致,好萊塢巴比倫書中用了多個章節來紀念以這種方式死去的好萊塢演員。 《憤怒》特別喜歡渲染米高梅高層保羅伯恩(Paul Bern) 等男人的悲傷故事,他在1932 年與白金金髮女演員簡哈洛(Jean Harlow) 結婚兩個月後死於自殘槍傷。宣布他於1931 年去世,但他的官方死因是戒酒引起的震顫性譫妄。
伯爵(羅裡·斯科維爾飾演)照片:斯科特·加菲爾德/派拉蒙影業
他們的業務性質確保好萊塢毒販的名字不會像他們的客戶那樣被記錄在歷史中。儘管如此,考慮到當時的情況,查澤雷在選喜劇演員羅裡·斯科維爾飾演溫文爾雅的藥丸推銷員伯爵時所提到的內容,還是很字面的。好萊塢巴比倫描述了“森尼特莊園一位安靜、紳士的演員,被稱為‘伯爵’”,他向阿爾瑪·魯本斯介紹了海洛因。遊行已經過去了…省略了綽號,但也提到了“一位迷人的、顯然無傷大雅的演員”,他個人對多名默片明星因毒品而死亡負有責任。 “有人宿醉了,他會說,’我來幫你解決,’”導演埃迪·薩瑟蘭在 1968 年回憶道,“事情就是這樣。”
Anger 的書最初於 1959 年在法國出版,開頭引用了導演 DW Griffith 的話:“好萊塢之神想要白象,他也得到了白象。”巴比倫以一頭活生生的大象開場,而不是格里菲斯在他雄心勃勃的翻牌中放置在百英尺高的白色石膏大像上不耐受(1916)。 格里菲斯的副導演約瑟夫·赫納伯里(Joseph Henabery)曾說:「有一次,一個人在一場戰鬥結束後走進急救帳篷,「一支箭射穿了他的頭部一側,從他的頭皮上射了出來。 安格也在他的書中交替稱呼帕森斯為「Lollipop」、「Lolli O.」和「Lumpen-Pate Lou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