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導演沙魯納斯·巴塔斯 (Sharunas Bartas) 於 1990 年代初闖入國際電影節舞台,其短片和長片捕捉了立陶宛和波羅的海地區從蘇聯佔領過渡到重新獨立的過程中的情緒。
在波羅的海國家慶祝獨立 30 週年之際,巴塔斯回到了過去,拍攝了他的第一部歷史劇黃昏時分本週,該片在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中進行了國際首映。
該片以 1948 年為背景,透過一位決心為國家盡自己一份力量的年輕抵抗戰士的眼睛,捕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佔領立陶宛初期的複雜現實以及注定失敗的遊擊隊的鬥爭。由資深演員阿維達斯·達普西斯(Arvydas Dapsys) 飾演的未來和陷入過去的老農民。
15 年來,巴塔斯一直在考慮製作一部關於立陶宛歷史上這十年的電影。
? 我對是否接受它猶豫不決。這是一個複雜的項目,不僅僅是故事,而且從製作的角度來重建這個時代的氛圍,?他解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立陶宛享有二十年的獨立,但這種自由是短暫的。 1944 年以來,估計有 30,000 名立陶宛人在將蘇聯軍隊趕出該國的鬥爭中喪生。遊擊隊生活在森林和鄉村的簡陋營地中,最初佔上風,但在十年的時間裡逐漸被壓垮。
?它剛從戰爭中出來。它不了解這個新國家,從語言到宗教,一切都不同。他們必須尋找合作者,調查地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建立了他們需要佔用的基礎設施,?巴塔斯解釋。
影片以 1948 年 49 歲為背景,當時遊擊隊在森林裡露營了近三年,條件非常困難,除了當地人之外沒有任何幫助。他們累壞了。
黃昏時分關注遊擊隊和立陶宛廣大農村人口的悲慘處境,並探討線人在破壞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當這部電影在春季於立陶宛上映時,這種做法在立陶宛引起了一些批評。
? 我認為人們想要一部純粹的英雄電影,?巴塔斯說。 「我沒有」政治議程。這是人們生命中非常關鍵的時刻。這是人們敞開心扉、表明自己是混蛋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一場戰爭。飢餓、無家可歸。立陶宛部分地區遭到轟炸,人們無處可住。人們開始變得像動物一樣,像狗爭奪骨頭一樣爭奪食物。沒有什麼是正常的。
巴塔斯認為這段時期是波羅的海國家較長歷史模式的一部分,該國位於拉脫維亞、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前哨加里寧格勒之間。
立陶宛不像英國,它是一個島嶼。立陶宛永遠在路上。它位於俄羅斯帝國與西方的連接點。這是一個小而平坦的國家,很容易穿越和採取,?他解釋道。
除了黨派日記和歷史檔案外,巴塔斯還大量參考了他從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那裡聽到的故事,與奧斯拉·吉德拉蒂特 (Ausra Giedraityte) 共同撰寫了劇本。
我被這些關於戰爭和戰後的故事所包圍,然後我自己經歷了蘇聯的轉變或毀滅。我一生都伴隨著這些資訊生活,?他說。
然而,影片中的人物、事件和地點都是合成的,而不是對當時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的描繪。製作中最複雜的方面之一是重現 20 世紀 40 年代末立陶宛的面貌。
「那個時代的碎片仍然存在,但即使是老建築,有些東西總是會發生變化,無論是不同類型的屋頂還是增加車庫。連羊也變了。他們現在飼養不同的品種,?巴塔斯說,並指出製作團隊設法透過專業飼養員找到了真正的牲畜。
巴塔斯與長期合作者 Jurga Dikiciuviane 一起在總部位於巴黎的 KinoElekton 的 Studija Kinema 和 Janja Kralj 的旗下製作了這部電影。其他合作夥伴包括布拉格的聯合製片人 Sirena Film、塞爾維亞的 Biberche Productions、里斯本的 Terratreme Filmes 以及拉脫維亞裡加的 Mistrus Media。總部位於巴黎的 Luxbox 負責國際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