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灿玉执导的坡州为第39届鹿特丹电影节开幕

第一部为电影节开幕的韩国电影,鹿特丹观众的反应不一。这是一部缓慢燃烧的人物剧,叙事结构复杂,虽然受到一些人称赞其艺术性,但并没有明显取悦观众。前鹿特丹老虎奖得主导演在现场介绍了这部电影。

电影节主席鲁特格·沃尔夫森在开幕致辞中再次提请人们关注艺术电影发行面临的危机。 “人们经常去电影院,但越来越多地只是为了看少数热门电影,”沃尔夫森评论道。 “这意味着在本届电影节和其他电影节上放映的电影在电影院上映的数量越来越少。当前非商业电影的融资和发行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沃尔夫森的言论是有关电影节及其与发行商和制片人关系日益激烈的争论的早期爆发。像鹿特丹这样的音乐节正在开始酝酿自己的制作和发行计划。

IFFR 的 Cinema Reloaded 试图为电影节观众自己的三部短片筹集资金,观众被邀请购买“虚拟币”

价值 7.1 美元(5 欧元)将用于制作这些电影。今年,电影节还开设了自己的“收支平衡商店”,这是一种针对导演的“汽车后备箱销售”,邀请电影制片人直接向消费​​者展示并销售他们的项目。

当地媒体报道称,出售的商品包括导演蔡明亮的咖啡豆(他的新片《面容》将在电影节上放映)以及雕塑、书籍和 DVD。

一些观察家质疑节日对传统发行商到底有多大用处。英国制片人基思·格里菲斯 (Keith Griffiths) 的电影《Content》将在 IFFR 的 Spectrum 侧边栏进行全球首映,他表示:“电影节是电影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电影节如此之多,却没有经济回报。我从不怀疑电影节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不认为它们可以取代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为电影寻找许多不同的家园。”

节日组织者报告说门票预售十分活跃。鹿特丹定期发布超过 340,000 份入场信息。矛盾的是,那些如此热衷于在鹿特丹电影节两周内观看世界电影中最具冒险精神的电影的观众却不会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观看这些电影。

克里斯托弗·诺兰推出他的低成本处女作已有十多年了下列的(1998) 在老虎比赛中。从那时起,很少有电影节的《老虎》获奖者能够继续享受国际发行或赢得与诺兰相媲美的声誉。

然而,鹿特丹仍然致力于展示其他节日回避的冒险新作品。 “在鹿特丹,电影不需要真正完美,”荷兰导演马丁·玛丽亚·史密茨(其处女作已经是夏天了今年老虎竞赛中的放映)。“这是为新电影制作人准备的,他们仍在尝试,仍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