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爾達·斯文頓。照片:Frederick Elmes / Focus/© 2019 Image Eleven Productions, Inc.
當我聽說吉姆賈木許製作了一部殭屍喜劇《死者不會死,我想,“這可能是他所有電影的副標題!”他筆下的人物並沒有死,但他們面無表情,這是歌舞雜耍的舊定義平底鍋,意思是「臉」。所以,死臉。賈木許認為巴斯特·基頓和小津安二郎對他產生了重大影響,他還曾與人共同創立了一個名為“李·馬文之子”的虛構俱樂部,專為擁有良好顴骨但幾乎不改變表情的白人而設。平底鍋的死寂表明賈木許電影中缺乏人際聯繫,但認為他的角色沒有情感的想法是錯誤的。他們渴望。他們感到內在和外在的空虛。它們與貧瘠、有毒的土地同步。賈木許可能會對熵感到沮喪,但他也被生鏽和腐爛之下的靈魂遺跡所迷惑,這是合成的殭屍資本主義主流文化中真實性的唯一標誌。他從來沒有遇到像亞當·德賴弗 (Adam Driver) 飾演的公車司機帕特森 (Paterson) 那樣合適的主角。帕特森,當他開車繞著一座已經過時的老城區行駛時,他處於一種創造性發酵的狀態。在活死人世界中與殭屍的鬥爭是賈木許怪異天才的起點。
到目前為止,就是這樣。令人痛苦的是,賈木許面無表情地處於屍僵階段死者不死。這次他自己的創作發酵沒有發生——酸性的憤世嫉俗已經殺死了酵母——演員們似乎不確定是否要致力於這些材料,而他們的導演顯然沒有這樣做。比爾·莫瑞(Bill Murray)和亞當·德賴弗(Adam Driver)在美國中部的一個小鎮上扮演警察,即使在地球因極地水力壓裂而脫離地軸、死者開始捲土重來併吞噬人們之前,這裡的平衡也是脆弱的。在第一個場景中,穆雷和德賴弗遇到了湯姆·威茨飾演的一位富有遠見的隱士,他看起來像是甘道夫和膽怯獅子的混合體,並且知道末日即將來臨。但德賴弗也是如此,他知道自己參與的電影「不會有好結局」——他一再強調。賈木許走向meta之後,唯一的懸念是他能否讓我們相信這部電影有存在的理由。以及是否會有更多時髦演員加入。
那一定是某種聚會。科洛·塞維尼(Chloë Sevigny)是第三位警察,一個愛發牢騷的人。史蒂夫·布西密(Steve Buscemi) 是一位脾氣暴躁的農民,戴著一頂寫著“讓美國再次變白”的帽子,但在埃斯特·巴林特(Eszter Balint) 的侍候下,他屈尊在餐廳裡與精神抖擻的丹尼·格洛弗(Danny Glover) 交談。比天堂更陌生)和羅薩爾冒號(橙色是新的黑色)。羅西·佩雷斯 (Rosie Perez) 是一位電視新聞播音員,名叫波西·華雷斯 (Posie Juarez)——很可愛。卡羅爾·凱恩是一具散發著夏多內酒臭味的屍體,在牢房裡等待被接走。卡萊布·蘭德里·瓊斯 (Caleb Landry Jones) 經營一家用品和音像店,當人們稱他為“佛羅多”時,他感到不滿,但事實並非如此也很大程度是因為他是個電影迷。伊基·波普(Iggy Pop)和賈木許的長期搭檔薩拉·德賴弗(Sara Driver)從墳墓中爬出來,到這家小餐館喝咖啡和吃腸子。我錯過了誰? RZA。獨立堅定的拉里·費森登 (Larry Fessenden) 是低調、低成本類型電影的專家。蒂妲·絲雲頓(Tilda Swinton)飾演蘇格蘭殯葬師,同時也是一名武士劍士,還有其他一些我不會劇透的東西,但這並不重要。有一次,賽琳娜·戈麥斯和另外兩名新面孔的前迪士尼人物一起出現,並最終被斬首,她的平底鍋舉在鏡頭前,彷彿賈木許想讓你嘲笑他對企業青少年偶像的褻瀆。哈莫尼·科林(Harmony Korine)打敗了你,吉姆。
死者不會死不是不愉快,但也不是很愉快。有時,當格洛弗或瓊斯出現在銀幕上時,你會振作起來;當格洛弗或瓊斯出現在銀幕上時,你會感到興奮。當卡羅爾凱恩(Carol Kane)短暫復活時,弗蘭肯斯坦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已經播種了;當史溫頓將她超凡脫俗的注意力集中到斬首動作上時——但隨後你又回到了半醒的狀態。這裡的諷刺太直接、太簡單了。與崇高的吸血鬼一起工作只有戀人還活著,賈木許取笑恐怖類型以及他自己風格化的白人男孩酷,但他仍然讓你感受到他對老式吉他和拜倫式浪漫的懷舊之情,在一個慢慢耗盡血液的世界中。死者不會死並沒有以同樣的方式重塑這一流派。這是喬治·A·羅梅羅 (George A. Romero) 的頁邊空白處的塗鴉死的電影和艾德格萊特的亡靈肖恩,最重要的是,這是對英國中產階級自滿情緒的精彩諷刺。
鑑於賈木許從未對他的工作憤世嫉俗,人們很容易責怪他死者不會死關於唐納德·川普——認為賈木許和我們許多人一樣已經被推到了崩潰的邊緣。企業對北極進行水力壓裂並迎來世界末日的想法——同時堅稱只有媒體「危言聳聽者」才認為這是一件大事——並不是那麼奇怪。也不是這樣的想法:隨著結局的臨近,我們將繼續我們的日常事務——購物、喝咖啡、看愚蠢的殭屍電影。這個媒介就是他的訊息。
*本文發表於2019年6月10日號紐約雜誌。立即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