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編劇:戈蘭·德維奇。克羅埃西亞. 2023. 79 分鐘

克羅埃西亞向 21 世紀資本主義轉型的痛苦餘震通過怎麼辦?是編劇兼導演 Goran Devic 的最新紀錄片,記錄了該國的社會經濟狀況。德維克採用觀察的風格,但對主角表現出明顯的同情,追溯了十年來一家歷史悠久的火車工廠的破產和最終關閉對工人和工會官員的影響。德維克的第二部個人長片項目在薩拉熱窩的紀錄片競賽中首映,將引起偏愛人權主題的節日和平台的興趣,並且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在接受的巴爾幹市場獲得有限的戲劇曝光。

德維克在不挑剔的同理心方面的運用也具有更廣泛的意義

專注於錫薩克省城市在水上(2018) 和中長款鋼鐵廠咖啡館(2017)和大樓(2022),德維奇-仍然以其激烈的戰爭劇而聞名黑人(2011),與茲沃尼米爾·尤里克(Zvonimir Juric)共同執導 - 現在將注意力轉向首都薩格勒布。 Gredelj 機車車輛公司於 1894 年在幅員遼闊的奧匈帝國的中心成立,直到本世紀仍然僱用了數千名員工。 2008 年全球危機之後,右翼克羅埃西亞總理伊沃·薩納德 (Ivo Sanader) 削減了國家開支,而他目前因腐敗被判 8 年徒刑,正在服刑。

在一段神秘的序言中,工人們凝視著一幅早已消失的南斯拉夫國營公司標誌的壁畫,德維克在2012 年9 月開始講述這個故事——就在工會副領導人姆拉登·姆拉德諾維奇因壓力過大而意外自殺之後。姆拉德諾維奇和他的上司澤爾科·斯塔塞維奇曾與格雷德爾吉管理層就員工工資遲發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這預示著即將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本片敘事的核心是2012年底頒布的破產令,遭到Starcevic工會的強烈反對,甚至被攻擊為可能違法。德維克和編輯伊娃·克拉列維奇(Iva Kraljevic) 將接下來的十年劃分為多個章節,並以標題卡來預示自宣布清盤令以來已經過去了多長時間——這是一種不必要的繁瑣的標記時間順序的方式。前 50 分鐘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斯塔塞維奇身上,他是一個消化不良、頑強的人,儘管可能不足以成為一部紀錄片的主角。

德維克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都採用了熟悉的「fly-on-the-wall」方法,但在還剩大約25 分鐘時,他加入了一個冗長的序列,在這個序列中,聚集在一起的工作人員(包括斯塔塞維奇)觀看了迄今為止電影的粗剪。他們在放映期間(當他們沉默時)和放映後立即(當他們大聲說話時)的情緒反應使這成為最強烈的部分怎麼辦?。在這裡,德維克令人信服地闡述了21 世紀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和私有化對人類造成的代價,以及它們與南斯拉夫所依賴的友好、宗族主義的巴爾幹半島工作文化(這種文化在該地區仍然廣泛存在)形成鮮明對比。

德維克的不拘一格的同理心是許多在南斯拉夫時代繁榮昌盛卻在聯邦垮台後混亂崩潰的組織所發生的事情的寶貴縮影,德維奇的不拘一格的同理心也具有更廣泛的影響。當然,他對片名的選擇使他的電影處於一個輝煌的血統中,其中包括列寧(1902年)、托爾斯泰(1886年)的作品和尼古拉·車爾尼雪夫斯基(Nikolay Chernyshevsky)1863年的小說,這些小說給他們倆帶來了靈感——所有這些命名都參考了施洗者約翰的再分配主義精神,正如聖路加。

不用說,就創意雄心和潛在的實際影響而言,德維克實際上與那些俄羅斯前輩並不處於同一水平。他最大膽的策略是表演藝術風格的尾聲,其中一些工人在破舊工廠的搖搖欲墜的外殼中無聲地模仿他們的裝配線程序。這個無言的尾聲是輓歌,甚至是感人的,但與前面更直接的真實材料並不協調。

由於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德維奇和他的公司花時間更詳細地描繪更廣泛的背景可能會更有利可圖。事實上,影片的結尾並沒有具體說明前面提到的「真正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他們仍然是影子實體,在轉向下一個目標之前,愉快地摧毀公司和生活。

製作公司/國際銷售:Petnaesta umjetnost (15th Art Productions),[email protected]

製片:赫爾沃耶·奧斯瓦迪奇

攝影:達米安·內納迪克

編輯:伊娃·克拉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