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影業提議對該國的資助體系進行根本性改革。
這些提議出台之際,德國文化部長 Claudia Roth 及其 BKM 部門正在準備對德國電影法 (FFG) 進行重大修訂,該修訂將於 2025 年 1 月生效。
今年早些時候,羅斯呼籲對德國3.7 億歐元的電影資助體系進行根本性改革,他表示,自從串流媒體出現以來,電影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入場人數下降和過多的官僚主義,使得有必要進行深遠的改變。
2022 年,電影業可獲得約 3.7 億歐元的電影補助用於製作。透過 DFFF(德國聯邦電影基金)、GMPF(德國電影基金)和 FFA(德國聯邦電影委員會)為電影和電視劇提供的聯邦資助總額為 2.29 億歐元,而地區資助總額為 1.43 億歐元。
製作人提案
兩個製片人協會——Produzentenallianz 和 Produzentenverband——史無前例地與紀錄片製片人協會 AG DOK 和德國電影學院 (GFA) 聯手,提出了自己的電影資助體系改革建議。
例如,製片人和 GFA 呼籲 FFG 對德國所有虛構類和非虛構類節目的支出提供 30% 的不可償還補助金的自動激勵措施,以及額外 5% 的「助推器」激勵措施。生產永續性和多樣性所做的努力。這是受到奧地利今年年初推出的新的 FISA+ 和 ÖFI+ 激勵計劃的啟發,該計劃隨後引發了電影和電視製作的繁榮。
「我們對DFFF 和GMPF 的自動化系統有一些經驗,因為這為我們提供了最後20% 的融資部分,而這通常是最難籌集到的部分,」今年金Lola 獲獎者的製片人Ingo Fliess 說道。教師休息室, 說。 “但如果我們在製作開始時就給予 30% 的激勵,並且無需與分銷商或銷售代理簽訂合同,那麼我將成為外國合拍片中極具吸引力的合作夥伴。”
製片人表示,這種激勵措施意味著在開展新項目時更具可預測性,並鼓勵中小型製片公司有更多創新和成長機會。
製片人還呼籲立法對串流媒體引入投資義務,類似於法國,平台必須將收入的 15-25% 用於歐洲或本地製作。這將是德國對串流媒體徵收 1.8-2.5% 稅的基礎上的。
事實上,2021年德國新政府上台時,德國政府的社民黨/綠黨/自民黨聯合協議中就已經提到了這樣的投資義務。
Produzentenallianz 董事總經理 Björn Böhning 表示:“我們需要在德國承擔投資義務,作為私營部門的貢獻,以促進德國作為[生產]地點的發展。”他認為,這樣的措施也必須包括「關於保留權利和委託獨立製作公司製作的明確指導方針」。
經銷商和銷售代理提案
Arthouse 放映商和發行商協會 AG Kino 和 AG Verleih 以及德國電影出口商協會 VDFE 也發布了一份立場文件,概述了他們「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首選資助模式。
其中包括一項 2000 萬歐元的發行投資基金,為德國紀錄片提供至少 5 萬歐元的自動資助,為德國長片提供至少 10 萬歐元的自動資助,以支付電影上映前產生的 30% 的費用。他們也呼籲設立 800 萬歐元的創新基金,為經銷商提供支援。這將基於一個積分系統,該系統由諸如各自陣容中的德國或歐洲電影數量或獲得德國或歐洲電影獎提名或獎項的電影數量等因素決定
同時,德國銷售代理商在立場文件中表示,德國電影的預算應該會增加。他們也呼籲德國電影出口商在資金分配和決策委員會中發揮更大的代表性,以促進德國電影的國際發行。
儘管羅斯部長和她在 BKM 的工作人員一直願意與業界就德國電影資助體系改革進行對話,但備受期待的新 FFG 法案草案尚未公佈。
「我們已經做了功課,開發並提出了融資模式,實際上預計會在暑假前看到法案草案,」零小說製片人兼 AG Dok 董事會成員馬丁·哈格曼 (Martin Hagemann) 表示。
「我們知道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作為一個行業,我們必須明確要求 BKM 在暑假後交付,因為如果要在 2025 年成為法律,立法程序必須在 2024 年初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