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師 ComScore 的 Lucy Jones 和研究公司 IHS 的 David Hancock 表示,全球票房正在上升,但飽和的影院市場仍然面臨挑戰。
今天(11 月 24 日)在倫敦西區 Picturehouse Central 舉行的電影電影高峰會上,兩位高層強調,製作和發行的電影數量不斷增加與需求並不相關。
今年將有近 900 部電影在英國影院上映,這一數字創歷史新高,相當於平均每週 16 部電影。
「即使你一天去兩次,你也不會看到所有上映的電影,」瓊斯補充道。
過去十年來,入院人數保持相對穩定,每人每年平均就診 2.7 次。這導致最引人注目的院線上映獲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以票房總額計算)前 40 部影片在 2015 年的票房份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這是過去幾年的模式,」瓊斯評論道,並用以下統計數據說明了她的觀點:星際大戰:原力覺醒2015 年,該片幾乎佔英國總票房收入的 10%。
然而,英國電影院的整體狀況仍然保持健康,至少部分原因是票價持續上漲。繼 2015 年破紀錄之後,今年的營收創紀錄地突破了 10 億英鎊。
突破
大片在上映日曆上佔據主導地位,但排名前 40 名之外的電影的平均票房收入從 2005 年的 60 萬英鎊下降到 2015 年的 43 萬英鎊。
外語電影受到排擠,在過去十年中一直下降,外語電影(不包括寶萊塢)僅佔總票房的 0.9%(包括寶萊塢為 2.2%)。
2005年,英國外語作品的票房收入為1,800萬英鎊。 2015 年這一數字下降至 870 萬英鎊。
然而,有復甦的跡象。今年國外上映的票房收入已達 950 萬英鎊,其中四部影片已突破 50 萬英鎊大關 –茱麗葉,維多利亞,掃羅之子,和比特犬新訂單– 相比之下只有兩年最少。
瓊斯表示,高知名度的導演和獲獎無數是外國電影突圍的關鍵。
灰色英鎊
針對老年觀眾(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市場)的發行也面臨著內容豐富的挑戰。 「年齡較大的觀眾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找到電影,對於放映商來說,要在內容如此豐富的情況下將電影保留在銀幕上是一個挑戰,」瓊斯說,「關鍵是要為您的電影找到合適的位置。
新技術
瓊斯指出,對 3D 格式的需求一直在穩步下降。 2010年,英國票房收入的27.8%來自3D電影,但這一比例在2015年下降至12.1%,目前在2016年為9.3%。
她補充說,3D 版本仍然適用於某些遊戲,並強調叢林之書今年,該遊戲在 3D 領域表現出色,但從繁榮和蕭條文化中學到的教訓是,為該技術選擇正確的遊戲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為下一輪技術吸取教訓——比如虛擬實境——人們不會為了它而採用它,你需要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她說。
亞洲統治
大衛漢考克預測,由於影院銀幕的快速建設及其主要電影公司的消費能力,“亞洲很快將主導全球票房”,而亞洲市場的主導地位“將從根本上改變電影內容的性質” 。
他表示:“到2019年,亞洲市場將佔全球票房的40%。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票房市場。”
他指出,截至11月16日,中國的戲院銀幕數量已超過美國的總和。
漢考克強調,在最近的萬達交易(包括購買 Odeon 和 UCI 電影院(透過其控股的美國連鎖AMC)以及傳奇娛樂,以及與包括大美術館和索尼,這家中國巨頭將營運全球8.1%的戲院銀幕,佔全球總票房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