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尋求反映自己成長和轉變的故事,以不斷發展和適應的角色為特色,但認為保持靜止或「卡住」的角色是幼稚且缺乏吸引力的。
這是兒童電影遊說組織 Kids Regio 今天發布的一項關於歐洲範圍內年輕觀眾觀看習慣的研究的十個主要發現之一。
這份名為「歐洲兒童電影焦點」的報告是與丹麥 publikum.io 合作開展的,調查了 12 個歐洲地區 374 名 7 至 11 歲兒童的媒體消費情況,探討電影和電視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該書於阿姆斯特丹 Cinekid 專業人士計劃開幕當天出版。
報告的十個主要發現是:
1. 將 7 至 11 歲的兒童視為同質目標群體是一件棘手的事。雖然最小和最大的年齡只相差四歲,但他們的差距卻是天壤之別。
2. 如今的孩子生來就是數位原住民,他們將螢幕視為媒體消費的主要門戶。電影只是透過科技獲取內容的另一種形式——本質上是串流媒體服務上提供的較長視頻,與 YouTube 或 TikTok 等其他應用程式一起定位。
3. 孩子透過評估縮圖、觀看預覽或嘗試前幾秒鐘進行導航。透過這種方式,他們覺得自己可以在從更大的內容架中進行選擇時保持控制。孩子最不想要的就是大人為他們做選擇。
4.孩子喜歡看小人物的故事,最好是比自己大幾歲的人物。然而,如果電影或連續劇明顯是「為他們」製作的,那麼它很快就會成為一個主要的反感因素。
5. 透過混合不同類型的元素,電影提供了豐富且多方面的觀看體驗。它可以讓孩子們找到與他們產生共鳴的故事面向並與之建立聯繫。
6. 孩子尋求反映自己成長和轉變的故事,其中的人物是不斷發展和適應的。保持靜止或「卡住」的角色會被認為是幼稚或缺乏吸引力的。
7. 孩子所尋求的故事既能反映他們自己的感受和經歷,又能將他們帶入平凡變得非凡的世界。這種組合使他們能夠在安全而又令人興奮的奇幻環境中探索複雜的情感。
8. 孩子喜歡在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中發現新訊息或技能。他們欣賞那些巧妙地將教育元素融入敘事而不使其成為焦點的故事。
9. 在家一起看電影是增進家庭連結的機會。然而,孩子們看重戲院體驗的不僅是電影本身,還有它所提供的獨特的環境、大螢幕和周邊體驗。
10. 偏好的差異是由年齡而不是國籍或性別決定的,雖然可以確定影響特定國家偏好的當地細微差別,但歐洲年輕觀眾的相似之處多於差異。
除了 10 項主要發現外,兒童區域論壇最終報告還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歐洲兒童電影產業的建議。
它呼籲在國家和歐洲層面上為兒童電影分配資金時,透過積極的區別對待年輕觀眾。
它還表示,受瑞典成功的國家模式的啟發,有必要透過歐洲兒童電影網絡進行泛歐合作。
最後,它建議定期收集和分析有關兒童電影製作、發行和觀眾的數據對於明智的決策和宣傳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