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東南亞電影入選備受矚目的電影節,贏得了有意義的獎項和國際認可。新加坡製片人 Jeremy Chua 是該地區電影崛起的主要推動者之一,他現任新加坡國際電影節(SGIFF,11 月 28 日至 12 月 8 日)新任總經理。

「過去十年的一個重大變化是電影節和委員開始為年輕導演和製片人提供旅行、參加研討會以及與地區人才共同製作的機會,」蔡說。 「這種擴展的知識和經驗使電影製作人能夠做出更大膽的選擇並與新的創意繆斯合作。它成為一個自我培育和豐富的生態系統。

蔡先生親自製作和聯合製作了許多廣受好評的獨立電影。其中包括緬甸導演 The Maw Naing 的MA-沉默的哭泣,今年釜山新潮流冠軍;刺穿新加坡導演內利西亞·洛以本片榮獲卡羅維瓦利水晶球獎最佳導演獎;以及越南導演範天安的黃繭殼裡面,2023 年坎城金攝影機獎得主。

在東南亞以外,蔡美兒曾參與中國導演邱陽的影片必須下點雨,今年在柏林影展的邂逅部分,以及孟加拉導演阿卜杜拉·穆罕默德·薩阿德的雷哈納,於 2021 年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展映。

創意資助

東南亞地區還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一直擁有獨特的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現在年輕一代已經成熟,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方法。他們的作品通常不是由一個地區製作的,而是透過整個東南亞的跨國合作製作的——通常由台灣創意內容機構 (TAICCA) 和歐洲的軟資助,包括來自 CNC、Hubert Bals 基金、世界電影基金會和索豐德。

雖然廣大地區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環境不同,但其電影具有內在的相似性,使電影製作者很容易聯合起來。 「就說故事文化而言,我們不認同古典敘事。代代相傳的故事不是三幕式結構,」蔡說。 「我們體驗時間的方式更加抽象。夢、民間傳說和魔法是我們同一個潛意識的一部分。我們的日常圖像圍繞著圍繞海景和熱帶林地建造的建築。

在全球主要地區上映大型影院仍然是一項挑戰,但在國際串流媒體的幫助下,該地區的全球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OTT 市場就像導演找到全球觀眾的驗證,」蔡說。 「有時這足以幫助為導演的下一個項目提供資金,並使他們能夠與更大的預算、更傑出的演員或藝術合作者合作,以期吸引更廣泛的觀眾。”

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和菲律賓電影發展委員會的政府支持有助於促進區域和國際合作。隨著馬來西亞和泰國將推出新的融資計劃,資金池預計將進一步擴大。然而,過度依賴政府支持可能是一把雙面刃。

「政府資助只意味著某種類型的電影將獲得更多的開發和製作機會,」蔡警告。 「為了實現多樣性的繁榮,觀眾需要保持好奇心並投資於不同的電影製作方法和途徑。

「但電影院的上座率很低,發行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冒太大的風險,」他補充道。 「所有的行銷預算都花在了大片上。我擔心藝術電影可能會慢慢適應變得公式化和傳統化,以便永續發展。這將是一個諷刺。

蔡美兒自身的發展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參加國際影展的產業活動。在擔任SGIFF ​​總經理的第一屆會議上,他旨在透過推出行業日(12 月3 日至5 日)這一為期三天的會議,在SGIFF ​​期間舉辦,進一步增強電影製作人的能力並激發他們的靈感。

由於東南亞許多電影委員都設有合拍訓練班,「工業日」被定位為一個提昇計畫。 「從寫作到國際發行,我們選擇了一系列演講者和決策者,他們不是最容易見到的人,但在高品質電影製作的各個方面都具有相關性和經驗,」蔡說。演講者包括敘利亞電影製片人奧薩馬·穆罕默德和印度導演桑托什·西萬。

Chua 已將其位於新加坡的製作公司 Potocol 的營運交給了他的同事 Sam Chua Weishi,該公司今年已成立 10 週年,該公司製作了刺穿。他們正在一起完成後製菲律賓人由菲律賓電影製片人拉斐爾·曼努埃爾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