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坎城影展與 Netflix 的爭端塵埃落定,柏林影展任命了著名電影人卡洛查特里安 (Carlo Chatrian),而銷售代理對選擇決定感到絕望,螢幕詢問大型電影節是否正在變得精英化,以及這對獨立電影業意味著什麼。

來源:螢幕檔案

今年,人們對一線音樂節的節目安排和評審團選擇表示不滿。英國報紙寫道:“阿迪娜·平蒂利(Adina Pintilie)毫無幽默感且笨拙的紀實文章的勝利突顯了柏林作為一個宣揚乏味和無價值的節日的地位。”衛報羅馬尼亞金熊獎得主,別碰我

許多影展代表對 5 月坎城影展與 Netflix 的對峙表示沮喪,這意味著今年最受期待的一些影片未能在海濱大道放映:SVoD 巨頭無法保證這些電影能夠在當地院線上映這是法國工業界所要求的窗口,影展屈服於地方壓力。

被官方選拔的電影製片人中的性別失衡現像日益明顯,而且令人尷尬。程式設計師被指責在他們的選擇上過於民粹主義和主流,或不夠民粹主義和主流。

這很重要,因為在聖丹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或多倫多影展上獲得一席之地通常對於藝術電影甚至獨立電影的發行機會至關重要。當面臨來自 SVoD 串流媒體的競爭、預售市場的下滑以及藝術影院發行面臨的危機時,如果沒有電影節平台,獨立電影可能根本不會被買家注意到。

柏林銷售代理商 Beta Cinema 負責收購、銷售和營銷的執行副總裁托爾斯滕·里特 (Thorsten Ritter) 表示:“大型電影節越來越成為藝術電影事業中決定成敗的因素。”

銷售代理指出,尤其是進入坎城官方評選,將倍增電影的市場潛力。國際發行商前往那裡決心獲得最好的新書,世界各地的媒體都在現場報導它們。

德國 ARRI Media 銷售和收購副主管 Moritz Hemminger 表示:“只有行業內的每個人都集中在一個地方,才能產生這種轟動效應。”

當小型、脆弱、毫無商業價值的實驗電影被選入主競賽單元時,一些銷售代理表示沮喪。如果這些影片贏得了主要獎項,然後在全球發行時被觀眾忽視,那麼最終的結果可能是降低其整個賽事的經濟地位。

一個強有力的反駁是,當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的電影能回想前世的布米叔叔或平蒂利的別碰我贏得金棕櫚獎、金熊獎或金獅獎,他們的成功總體上極大地推動了藝術電影的發行。 「認可別碰我柏林影展的好評對這部電影的生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該片的羅馬尼亞編劇兼導演平蒂利說道。別碰我花了七年時間開發和製作,並在世界各地的電影節上放映,並在 30 個國家獲得了發行協議。

相較之下,一些被排除在頂級音樂節之外的流派影片隨後卻蓬勃發展。例如,貝塔的蘇格蘭驚悚片口徑終於在今年六月的愛丁堡國際電影節首映,好評如潮,幾天後就在 Netflix 上播出。

“很多人會說,’這部電影值得在影院上映,並在世界各地找到固定發行商。’但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發展方向,」Beta 的 Ritter 說。 「我浪漫的一面同意,是的,這可以在每個國家進行單獨的活動。但對於 Netflix 來說,這是一個完美的組合,它現在在世界各地同時提供多種語言版本。對電影製片人職業生涯的影響最大化,製片人的大門敞開。

不難發現,有些人認為坎城影展禁止未經法國院線發行的電影的嘗試無法持續。畢竟,正如 Efe Cakarel 一樣——英國藝術串流平台 MUBI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該平台收購了別碰我對英國來說,這樣做違背了致力於卓越藝術的節日精神。

卡卡雷爾說:“這是非常落後的思維,不一定符合像坎城這樣的電影節所致力於向觀眾介紹真正偉大的電影的精神。” “它應該完全獨立於發布視窗的商業考慮。”

坎城影展的一些狂熱崇拜者認為,坎城影展和其他頂級活動迫切需要藝術更新。 「電影節必須適應,甚至自我重置,」瑞士納沙泰爾國際奇幻電影節 (NIFFF) 的藝術總監阿納伊斯·埃默里 (Anaïs Emery) 說道。 「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什麼是獨立製作,什麼是導演,什麼是新的創作過程。我們的責任是更開放的態度。影展一直有一種商業模式,就是我們在放映商面前放映電影。我們有第一個展覽窗口,但保護這種等級制度有點過時了。我們必須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威尼斯繁榮

短期內,威尼斯從坎城影展的地位中受益匪淺,搶得了阿方索卡隆的《羅馬》和保羅格林格拉斯的《7 月22 日》的全球首映機會——這兩部電影在坎城影展佔據了最佳位置。

「在這些新參與者面前保持保守立場是不可能的,」威尼斯藝術總監阿爾貝托·巴貝拉(Alberto Barbera) 說道。影片而受到批評。他表示,就如何最好地發行電影「提出創新建議」而不是與串流平台進行消耗戰,符合傳統影院的利益。

同時,英國領先藝術電影發行商和參展商 Curzon 的收購和開發經理 Harriet Harper-Jones 表示,今年的威尼斯影展感覺就像「老坎城」。 《地平線》的側邊欄“極其電影化和導演驅動”,而“其他方面則更加主流和國際化”。

《哈珀瓊斯》並不認為音樂節與業界脫節。 「它們之間存在著持續的共生關係,」她反駁道,並指出了坎城影展的 Next VR 平台、電影節上的各種人才實驗室等舉措,以及更靈活的節目安排,例如雙峰湖頂去年在坎城上映的電視劇。 “電影節正在滿足觀眾的需求。”

主要電影節(尤其是坎城影展)的節目選擇在文化上產生共鳴,超越了每個活動的行業漩渦。 「它的策展非常出色,」導演簡·坎皮恩去年談到坎城影展時說道。 「它確實具有如此美麗的高標準來享受有遠見的聲音,我認為沒有其他東西可以與之媲美。其他一切都只是強調更加民粹主義。

然而,這些選擇,特別是在標題部分,總是容易受到批評。去年,79位德國電影導演簽署了一份聲明,呼籲「更新」柏林國際電影節,並任命一位新的藝術總監,以簡化其節目並加強其競爭。聲明稱後者「是迄今為止所有主要電影節中最弱的」。

查特里亞時代

柏林影展長期擔任藝術總監的迪特·科斯里克(Dieter Kosslick)的潛在繼任者名單中出現了一些人選。其中包括來自多倫多的卡梅倫貝利、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影部首席策展人拉金德拉羅伊以及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貝羅拜爾。最終,洛迦諾的藝術總監卡洛·查特里安(Carlo Chatrian)當選。他將於五月上任,專注於電影節的藝術方面,而德國電影公司現任董事總經理瑪麗埃特·里森貝克(Mariette Rissenbeek)將與他一起擔任執行董事。

查特里安的任命受到了廣泛歡迎。 「卡洛是一位電影迷,他會傾聽,」里特說。 “他關心的不是他的人格或他的自我——他總是關心電影和電影製作人。”

銷售代理 Films Boutique 的首席執行官 Jean-Christophe Simon 對此表示同意:“在我看來,這對於柏林來說是一個非常自然的變化。”他希望查特里安能夠「延續柏林作為有利於發現的政治節日的傳統」。

許多人指出,所有主要的一線音樂節都沒有女性藝術總監——而且大多數節日從未這樣做過。他們認為,無意識的偏見仍會影響程式決策。

「如果你想實現程式的多樣性,你就必須致力於程式設計團隊的多樣性,因為每個程式設計師都會因自己的經驗而產生偏見。這取決於決策者,」總部位於柏林的 M-Appeal 董事總經理 Maren Kroymann 表示。

「我們應該在社會各個層面和節日中都有女性代表,」埃默里表示同意。

性別平等的呼聲越來越高,查特里安領導下的柏林影展的數量仍然未知,沒有人會在 Netflix 的對決中押注坎城影展。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電影節為藝術電影和獨立電影提供寶貴的全球平台的力量絕對不會減弱。

無論這些電影最終會在電影院、電視和行動裝置上觀看,發行商仍會成群結隊地前往坎城、多倫多、柏林、聖丹斯和威尼斯尋找它們。

閱讀更多:《羅馬》榮獲威尼斯金獅獎